阳春四月,驱车驶入东源县境内,高速出口的簕杜鹃迎风摇曳,“一江两岸”的竹林倒映碧波,村头巷尾的各类主题林郁郁葱葱。
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以来,东源县创新构建“四套班子直联镇村+县直部门结对共建”机制,累计植树超22.28万株,建设各类主题林51片,新增绿地1.9万平方米,道路绿化率达95%,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态答卷。
全民共建共享生态红利
在3月14日全省“五级林长植树活动”现场,东源县四套班子带领近7400名干部群众,在蓝口镇凤凰山郊野公园等233个植树点栽种香樟、风铃木等苗木4.5万株,以“头雁效应”激活全民植绿热情。
这是东源县高位推进绿美建设的直观体现。目前,东源县所有县直部门与21个镇村形成“一对一”绿美共建联盟,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全民动员等方式,实现城乡绿化“一盘棋”推进。据统计,目前东源共举办绿美东源全民行动系列活动三十余场,发动党员干部、群众等3.5万人次参与,营造“人人种绿、家家护绿”新风尚。
共建的结果由大家共享,东源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真正实现“绿叶子”变“金票子”。比如,森林覆盖率超75%的锡场镇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力量等方式,打造林下种植和仿野生种植基地,各类林下种植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林石南药基地种植黄精、金线莲、铁皮石斛、药用玫瑰多种中药材,产值约1563万元,灵芝年产量1.75万斤、灵芝孢子粉0.24万斤,总产值约300万元,各类林下经济产品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科学绘就生态空间新图景
如何打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岭南绿美样板?东源县统筹制定了《典型镇村及重点区域绿化规划方案》,聚焦高速出口、一江两岸、国企林、精品路线、镇标村标等多类核心区域,实现规划、标准、实施“三统一”。
在高速出入口,超4万株紫荆、簕杜鹃构筑起“迎宾花廊”“高速绿廊”,形成“车行画中”景观带。
在推进“一江两岸”生态修复工程中,沿东江种植的2.6万株竹林形成天然氧吧,8公里亲水滨水步道串联起义合古榕树生态公园、“竹韵村标”等文化地标。
笔者获悉,东源还通过“种树小哪吒”制定“节气指南”,结合24个节气的不同特点,指导镇村科学开展绿化和管护;创新推出植树“小闹铃”,根据一周天气预报,向乡镇发出绿美工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