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娜 陈染羲 图:冯江霞
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肿瘤一区,一段医患间的温暖故事如潺潺溪流,润泽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故事的主角是一位61岁的肺癌患者赵大叔,以及肿瘤一区的医护人员们。
2025年5月17日,赵大叔因确诊小细胞肺癌广泛期等疾病入住肿瘤一区。从初次入院起,医护人员细致专业的治疗和如亲人般的关怀就深深打动了他。无论是查房时的耐心询问,还是治疗间隙的暖心鼓励,医护团队始终用真诚与专业陪伴着赵大叔,让他在这段艰难的抗癌路上倍感温暖与安心。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经过前2周期化疗,赵大叔的病情评估已达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缩小。7月10日,他再次入院,顺利接受了第3周期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积极显著。
住院期间,赵大叔注意到护士们常因忙碌顾不上吃早餐,便主动提出“我早上顺便带些过来,省得你们饿肚子”。护士们多次婉拒,担心给患者添麻烦,但赵大叔坚持“就是顺手的事,你们太辛苦了”。此后,当晨曦微露,赵大叔总会提着包子、饺子、豆沙点心等早餐悄悄送到护士站,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里,藏着他对医护的感激。
有时,赵大叔也会将一些时令水果“不记名”地放在护士休息室的桌上,苹果、香蕉、桃子……他想用这种方式为辛苦工作的护士们补充些维生素,增添一丝清甜。他总说这是“顺手的小事”,但这份默默的心意却让护士们倍感温暖。
7月16日,赵大叔结束治疗出院。回到家,他看着家里的大西瓜,立刻想到在炎热天气里身着厚重工作服奔忙的护士们。“她们肯定热坏了”,这个念头让他坐不住了。他顶着烈日将西瓜送到科室,汗水浸湿了衣衫,他却笑得灿烂:“大家一起吃,解解暑。”这个带着体温的西瓜,成了他出院后送给医护的第一份“清凉”。
提及初衷,赵大叔动情地说:“这里的护士都像家人,脸上总带着笑,工作细致又贴心。看到她们忙得脚不沾地,我真心疼。”这份发自肺腑的体恤,正是源于医护待他如亲人般的真情。
肿瘤一区护士长欧娜提起赵大叔,满是感动:“赵大叔的心意让我们无比温暖。在我们婉拒后,他还是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这份在承受病痛和治疗辛苦时仍心怀感恩的举动,是对我们护理工作最高、最珍贵的肯定。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身为医者的价值——我们和患者是并肩战斗、互相取暖的战友,更是双向奔赴、互相关心的亲人!”
赵大叔与肿瘤一区医护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抗癌路上的艰辛。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情,超越了简单的互动,成为医患同心的生动注脚,诠释着人性中最温暖、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