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贵新
7月12日,回到老家,81岁的父亲双手捧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阳光穿透琉璃质地的党徽,在斑驳的墙面上折射出1975-2025的时间轴线。这枚勋章,承载的不仅是半个世纪的岁月沉淀,更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用赤诚书写的时代注脚。
信仰的刻度,一次宣誓50年履诺。50年前的入党志愿书上,父亲曾写下“永远跟党走”的誓言。先后在县革委、公社、公社林业站工作过,在村里任过支部书记,办过林场,投身于荒山造林事业, 通过精心育苗和组织群众植树,父亲带领当地群众实现了“处处青山”的绿色梦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村里发挥余热,调解本上记满了邻里的鸡毛蒜皮。这些看似平凡的坚持,实则是用生命在丈量信仰的纯度——就像他常说的:“党员身份不是挂在嘴边的,是刻在骨头里的。”
沉默的丰碑,50年初心使命。父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50年党龄是对信仰的坚守,一枚纪念章凝结着对时代的奉献。正如勋章承载的不仅是荣誉,更是“深藏功名、稻穗低头”的党员风骨;正如他的党费证,按时缴纳的党费从未间断,就像他从未动摇的信仰。
精神的火种,50年赤胆忠心。父亲初心不忘,时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虽然儿女都成家,却是农耕文化守望者,在家耕种农田,养猪喂牛,仍然坚守在农村老家,自食其力。无怨无悔,毫无怨言,一心为民,一心为了党的事业,孜孜不倦,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党、给了事业,得到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认同。父亲多次得到县、镇、村的表彰,媒体对父亲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让我读懂:所谓传承,不是要求后代重复走过的路,而是教会他们在新时代继续回答“为了谁、依靠谁”的永恒命题。
永不褪色的生命徽章。父亲佩戴着纪念章,佝偻的脊柱与挺直的脖颈构成奇妙的夹角,这个姿势让我想起父亲常说的:党员要像稻穗,果实越饱满,头垂得越低。五十载春秋,这份用谦卑包裹的坚韧,用平凡铸就的伟大,正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生命力。当纪念章的荣光终将随岁月淡去,镌刻在血脉中的党员基因,早已成为家族最珍贵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