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欣奕 李嘉仪
近日,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衡梦启行·稚翼启明”实践团走进岳屏镇前进村,在斑驳的树影与夏日的蝉鸣中,聆听三位老党员用岁月书写的动人篇章。
拥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爷爷肖高吉谈及到现在他日子过得舒心,总念叨“国家照顾得好”,时时刻刻将“为人民服务”记在心里,年轻的时候修铁路,二话不说上工地出力。如今年纪大了,街坊邻里有事,他准上前帮忙。临走拉着我们手:“孩子们,国家以后靠你们。不管干啥,得多为老百姓、国家做点事,帮帮别人,活得才有价值。”话虽简单,但分量重,听得心里暖暖的,更懂了肩上的责任。
老党员奶奶符世幼笑着跟我们讲起年轻时修水坝、建铁路的峥嵘岁月,她说那时候就一个念头,路修通了,乡亲们日子能好起来。符奶奶拉着志愿者们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娃儿们啊,要争气!长本事,走正道,力气得花在帮人的地方!”
党员奶奶罗芝兰的职业生涯从车间工人到主任,到转岗会计,如今在前进村负责党务工作,嘴边常挂着“党员不能落后”。在转行做会计的过程中,啥都不懂的她,白天上班,晚上就挑灯啃书本,硬是把资格证拿下来了,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她笑着说:“干一行,就得对得起这个身份呀。”
这些穿越时光的寄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千钧。它们承载着老党员对青年最深的期许,实践团成员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嘱托,坚定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红色基因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