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洁
近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走廊里,消毒水的气息中融入了一股暖流。88岁黄大爷的家属,手捧两面鲜红的锦旗,步履坚定地走向科室——一面写着“医德医术皆一流,细心爱心暖人心”献给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莫辉,另一面“仁德医者,救命恩人”则要郑重地交到雷叶萍医师手中。
“雷医生,这面旗我们攥了半个月,今天一定要亲手交给您!”黄大爷的儿子声音哽咽,眼眶泛红,将锦旗徐徐展开。阳光下,“仁德医者,救命恩人”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这面锦旗,不仅记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跨县域“生命接力”,更承载着一个家庭对救命恩人无与伦比的感激之情与对卓越医疗技术的由衷肯定。
一场危机:88岁老人的“生死劫”
时间回到6月10日。武冈县的黄大爷因剧烈腹痛、停止排气排便被紧急送医。但病情急转直下,老人很快陷入危殆:脓毒血症、肠梗阻、肠系膜血栓形成,叠加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88岁高龄的身体如同濒临散架的老机器。当地医院评估后,沉重地告知家属:手术风险极高,保守治疗希望渺茫。
“那一刻天都塌了!看着父亲痛苦不堪,我们除了掉眼泪,束手无策。”黄大爷的儿子回忆道,绝望笼罩着全家。
一次护航:技术与仁心交织的“生命奇迹”
转机,源于该院下派至武冈的重症医学科专家——雷叶萍医师。得知黄大爷的危急情况,她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第一时间调取影像资料反复研判。CT结果触目惊心:肠管严重扩张、腹腔积液,肠梗阻已进展至肠坏死阶段!“必须立刻手术,否则连最后的机会都将失去!”雷叶萍的专业诊断为老人撕开了一道希望之光。
然而,转院之路布满荆棘。100多公里的颠簸,随时可能发生的心跳骤停,对高龄危重患者而言无异于鬼门关。“我护送你们去!”雷叶萍的话语简短却充满力量,给慌乱中的家属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这趟“生死时速”的转院旅程,是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的完美展现。雷叶萍全程守护在老人身旁,精准监测着每一丝生命体征的波动,娴熟地调整着维系生命的药物,水米未进,寸步不离。上午10点出发,下午1点30分安全抵达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得益于雷叶萍专业的途中监护,为后续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与此同时,医院普外科骆文雄医师早已通过高效的远程会诊确认了手术指征,严阵以待。
时间就是生命!15点36分进手术室,15点52分完成手术签字,19点左右手术成功结束转入重症医学科……每一个环节的无缝衔接,每一分钟的精准把握,都凝聚着以雷叶萍、骆文雄为代表的医疗团队高超的协作能力和过硬的专业技术。
“从最初的绝望到现在的安稳,是雷医生用她的仁心仁术和专业能力,为我们全家护航,把父亲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没有她,没有邵阳附一医院顶尖的技术和团队,我们不敢想象后果……”家属的感激溢于言表,颤抖的声音里是劫后余生的庆幸,锦旗上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救命之恩的无限感激和对精湛医术的最高敬意。
一面锦旗:照亮医者仁心与下沉价值
如今,黄大爷已脱离危险,正在普外科病房康复,即将迎来出院的日子。病床前,他紧紧握住雷叶萍的手,虽言语含糊,却一遍遍重复着:“好医生……救命恩人……”
莫辉副主任接过另一面锦旗时感慨道:“这不仅是对个人的鼓励,更是对我们下派专家肩上那份沉甸甸‘责任状’的鞭策。”近年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始终践行“下沉资源、服务民生”的使命,通过下派专家、技术帮扶等多种形式,将省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送到县域百姓“家门口”。在重症、普外等重点领域,类似黄大爷这样由“下沉”专家主导的“生命护航”故事不胜枚举——从远程精准诊断到全程生死陪护,从技术传帮带到设备支持,医院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健康共富”的承诺,也收获了基层患者最真诚的信任与感激。
锦旗高悬在重症医学科的墙上,阳光洒落,“仁德医者”四个大字格外温暖明亮。它不仅仅是对雷叶萍个人的褒奖,更是对一群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下沉”医者初心的映照:他们用脚步丈量需求,用精湛技术点燃生命之火,用仁爱之心消融医患之壁。正如雷叶萍朴素的信念:“患者的康复笑容和由衷的信任,就是我们医者最珍贵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