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萱 李艳
五年来,阿尔茨海默症像一块橡皮擦,逐渐抹去了严明(化名)的人生记忆——从忘记回家的路,到认不出亲生女儿,随地大小便,对着家人摔碗咆哮,疾病的阴霾笼罩着整个家庭。
5月10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为这名71岁患者成功实施全市首例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给这个濒临绝望的家庭带来了转机。
5月20日上午,严明出院。如今,老人不仅能自主如厕、准确认出女儿,更在深夜为陪护的妻子轻轻掖好被角。这个曾因疾病破碎的家庭,正在医疗技术的突破与医护人员的坚守中,重新拼凑起失落的温情。
患病五年,从失忆到失禁
2020年,严明开始记忆力下降,时常记不清事情,重复说着同样的话。起初,家属并未将这些异常放在心上。然而近两年,病情急转直下,他不仅认不出朝夕相处的女儿,反应也愈发迟缓,甚至变得躁动不安,出现打人倾向。医生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尽管按时服药让躁动症状稍有缓解,但记忆力依旧没有明显改善。
“自从他生病后,我连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妻子蒋静(化名)的声音里满是疲惫与无奈。5年间,她几乎将全部生活重心都放在丈夫身上,吃饭、如厕、出门……每一个日常环节都要紧紧盯着,生怕出现意外。
即便如此,丈夫的病情仍在无情恶化,近一年更是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面对家中混乱的场景,看着被病痛折磨的老伴,蒋静常常躲在角落里偷偷抹泪。
直到某天,妹妹的一句话重新点燃了蒋静心中的希望:“老年痴呆能做手术治。”她立刻让女儿严思(化名)四处打听能开展手术的医院。
然而,希望很快被现实浇灭。她们辗转两家医院,挂了多个专家号,得到的却是同样令人失望的答案——暂未开展此类手术。
真的要放弃了吗?再找找,再试试!
抱着最后的信念,5月6日,母女俩带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张国彬让她们眼前一亮——原来,张国彬早有关注国内针对老年痴呆治疗的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并且在近期进修学习中,与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有过深入交流。
“手术能不能做,得取决于患者的评估情况。”这句看似不确定的答复,却像一束光,照亮了这个在黑暗中徘徊许久的家庭。
邵阳首例阿尔兹海默症手术成功开展
当严明一家满怀希望离开医院时,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一场救治战役悄然打响。医院火速集结多学科精锐,组建MDT诊疗团队,对患者病情全方位研判,反复推敲各项检查数据。考虑到患者行动不便,医护通过视频了解情况,统筹安排检查。经严谨评估,最终确定严明符合手术指征。
5月9日,手术前夕,紧紧依偎在丈夫身旁的蒋静一夜无眠。“可以做手术了,他要好起来了,但也可能不会……”她想着想着,笑了哭,哭了笑,在心底默默为丈夫祈祷。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田松反复向首开此类手术的专家团队交流手术方案,在专家的全程指导下,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着。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是通过在颈部建立淋巴管与静脉的吻合通道,改善大脑淋巴系统的循环,促进大脑中异常蛋白和代谢废物的清除,从而延缓甚至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病情进展。
手术室外,妻子和女儿两人相靠,反复播放同类手术成功案例,试图从他人的成功中汲取力量。
手术历经4个多小时,当麻醉药效尚未完全消退,苏醒中的严明用略显生疏的普通话喃喃自语:“护士们蛮好,护士们蛮好。”这句无意识的呢喃,恰似最动人的术后报告——邵阳首例阿尔兹海默症手术,成功了!
他在一点点好起来
术后的每一天,都上演着令人惊喜的改变,如同春日里悄然萌发的嫩芽,带来生命复苏的希望。
术后第1天,卧床的严明精神矍铄,一首接一首地哼唱红歌,整整持续了1个小时。
第2天,妻子担心他失禁,做好了随时清理的准备,结果他会自己去上厕所了。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却是一家人盼了许久的“奇迹”。
第3天,午休中的妻子被他的颤巍动作惊醒,看着身上的被子,她瞬间红了眼眶。“五年了,这是你第一次给我盖被子……”她清楚,丈夫正在一点点好起来,这日子也是。
在患者重获新生的背后,是医护团队无微不至的守护。从申请MDT会诊,到跟进术后恢复,田松主任全程亲力亲为;张国彬、卿入齐、李俊超等医生时刻关注患者状况,不仅对家属的疑问有问必答,还常常主动询问需求;护士长张媚娜凭借丰富的护理经验,从入院起就为严明佩戴定位手环,每次巡房都要多停留片刻,陪他聊聊天、解解闷。面对严明偶尔的拔针举动,护士们总是轻声细语地安抚,像哄孩子般耐心。
蒋静的手机里,有一个11人的医患微信群,群成员涵盖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科室的骨干医护。“无论多晚提问,总能得到及时解答。”蒋静感慨道,“这里的每一位医护,都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面对家属的感激,田松主任朴实的话语道出医者初心:“我们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守护生命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5月20日上午,阳光洒满病房。夫妇俩一边交谈,一边互相搀扶着走出病房,朝家的方向走去。
5月26日,家属将一段视频分享到医患群:严明与妻子在打乒乓球,几轮对阵下来,严明还略占上风……这份生命重启后的活力剪影,既是现代医学攻坚突破的有力见证,更是技术温度真正转化为患者触手可及的生活品质的温暖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