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国辉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以及课业负担的繁重,我们身边戴眼镜的孩子在不断增加,这已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暑假即将来临,这是孩子们放松身心的黄金期,但也是近视发展的“危险期”!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1.9%,且暑假后近视度数加深的案例显著增加。
家长在近视防控中常因误区而“踩雷”。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哪些“雷点”。
暑假多上补习班,户外活动可有可无
1.真相:
户外活动是唯一被证实可预防近视的免费良药!
研究显示,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可使近视发生率降低。
2. 科学解析:
阳光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快增长。户外活动不限于运动,静坐、散步同样有效,关键在“户外”而非“活动”。
3. 医生建议:
将补习班调整为户外兴趣班(如:足球、骑行、乒乓球、羽毛球)。
利用“碎片时间”,早晚各1小时户外活动,避开正午强光。
避免在黑暗中玩手机、侧躺玩手机。
孩子度数低,肯定是假性近视,不用戴眼镜
1. 真相:
假性近视占比较小,盲目拖延可能错过防控黄金期!
假性近视是因用眼疲劳导致的暂时性视力下降,通过散瞳验光和休息可恢复。但临床观察显示,很多近视的孩子经过散瞳后仍存在真性近视,需及时矫正。
2. 科学解析:
真性近视是眼轴变长导致的器质性改变,不可逆转。若不及时佩戴合适眼镜,孩子会因视物模糊而过度调节,加速眼轴增长。
3. 医生建议:
发现孩子眯眼、歪头看物时,应到正规医院散瞳验光。儿童青少年初次验光配镜需散瞳排除假性近视,多数眼镜店无此资质。
确诊真性近视后,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OK镜)或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形、度数越戴越深
1. 真相:
眼镜不背锅!近视加深的元凶是用眼习惯和环境。
家长常将眼球突出归咎于眼镜,实则是眼轴增长导致的结构变化。研究证实,正确配镜可延缓近视的进展。
2. 科学解析:
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加深约200-300度。不戴眼镜时,视网膜成像模糊会刺激眼轴进一步增长。
3. 医生建议:
选择轻便的镜框,定期复查调整度数(每3—6个月一次)。
结合“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眺望20英尺(6米)外物体20秒。
或者指导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学习时,每30~40分钟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
近视手术能根治近视,现在不用太担心
1. 真相:
手术只矫正视力,无法消除眼底病变风险。
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改变屈光度,但无法缩短已增长的眼轴。高度近视(≥600度)患者即使术后视力恢复,仍面临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风险。
2. 科学解析:
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变薄,剧烈运动可能诱发脱落。
手术要求年满18岁且度数稳定,青少年盲目等待可能错失防控窗口。
3. 医生建议:
学龄期以控制度数为主,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已近视的儿童可联合使用OK镜(夜间佩戴)和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延缓眼轴增长。
实用护眼小妙招
1. 家庭环境改造
书桌靠窗摆放,自然光从非惯用手侧射入(右撇子左侧采光)。
2. 饮食管理
少吃甜食(糖分代谢消耗维生素B1,影响视神经),多吃深色蔬菜(富含叶黄素)。
3. 趣味护眼游戏
阳台望远挑战:每天记录能看到的最远物体(如远处楼顶的避雷针)。
家庭护眼打卡:设立户外活动积分,兑换周末亲子旅行。
近视防控是一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持久战”。避开误区、科学干预,才能让孩子拥有清晰视界。接下来的这个暑假,不妨从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开始,为孩子的眼睛存下一份“光明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