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雅琴 刘奕
4月3日晚,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内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一名20岁孕妇(妊娠37周,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待产过程中突发胎盘早剥,胎心骤降至70-80次/分钟,情况危急!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手术室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从发现病情变化至胎儿娩出仅用10分钟,成功化解危机,母婴平安。
5月13日,母子来该院门诊复查,显示婴儿各项发育指标正常,产妇身体康复良好。一家人专程回到产科病房,表达他们的谢意。
20:38:胎心监测示胎心骤降,紧急采取胸膝卧位处理,胎心未恢复。
20:39:启动“产科快速反应团队”,同步通知新生儿科、麻醉科、手术室进入紧急状态。
20:48:胎儿顺利娩出,新生儿APGAR评分(满分10分)1分钟10分、5分钟10分,生命体征平稳。
术中关键发现:胎盘剥离面积达1/3,伴陈旧性血块,术中出血仅300ml,实现母婴创伤最小化。
快速决策:产科团队1分钟内完成病情评估与手术决策,避免胎儿缺氧风险。
无缝衔接:8分钟内完成麻醉、消毒、器械等术前准备,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
精准操作:分层缝合技术减少出血,新生儿科全程监护确保宝宝安全过渡。
产科主任医师李明月
温馨提示:
警惕胎盘早剥,守护母婴安全!
什么是胎盘早剥?
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发病率约1%,起病急、进展快,可导致大出血、胎儿窒息甚至死亡,严重危及母子生命。
高危人群需警惕!
血管病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风险倍增。
外力因素:腹部撞击、摔伤、多胎妊娠、羊水过多。
其他诱因:高龄多产、吸烟、吸毒、辅助生殖技术史。
典型症状与诊断
三联征:突发持续性腹痛、阴道流血、子宫张力增高伴压痛。
隐匿性表现:轻型病例症状不典型,需依赖超声检查及动态胎心监护。
预防策略:防患于未然
规范产检:定期超声监测胎盘位置及状态,高危孕妇增加检查频次。
控制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监测血压变化。
规避风险:孕晚期避免拥挤场所,防跌倒碰撞;乘车时使用安全带(避开腹部)。
此次抢救成功,彰显了该院多学科协作机制的高效性与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的成熟度。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急救流程,为母婴安全筑起更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