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家华 雷林宸
在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总能看到一位步履轻盈的身影:她穿梭于诊室与候诊区之间,腰间的健康科普折页随步伐轻晃,口袋里的卡通贴纸不时“变”给配合检查的孩子。她是儿童保健科副主任护师王瑛,也是家长口中“比妈妈更懂孩子”的“最美护士长”。从青春韶华到鬓染霜色,26年临床一线的坚守,她用专业与温情编织着千万家庭的健康守护网。
1999年,怀揣南丁格尔誓言的王瑛踏上护理岗位。从儿科门诊的繁忙琐碎到手术室的紧张有序,从产科病区的温情守护到ICU的生死时速,她在不同岗位的轮转中积累着多元经验。担任护士长的15年里,她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线的守护者”——无论是深夜急诊中协调抢救的沉稳指挥,还是日常护理中对年轻护士的手把手带教,她用行动诠释着“护理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既是统筹全局的“指挥官”,更是以身作则的“排头兵”。
王护士长,急诊大出血产妇需紧急剖宫产!”凌晨两点的电话划破冬夜寂静。王瑛套上外套冲出门,电动车在结冰的路面上打滑,她攥紧车把的手早已冻得麻木——这样的紧急召唤,她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那年冬天,前置胎盘大出血的产妇血压降至60/40mmHg,她跪在手术台前协助建立静脉通路,40分钟内精准传递23件器械,直到新生儿啼哭声响彻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字典里,没有‘工作日’与‘休息日’之分。”她说,手术室的无影灯,就是她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
最让人动容的是患者家属硬塞的“红包”,总被她轻轻推回:“您把孩子平安交给我们,就是最好的‘礼物’。”从医26年,她婉拒的红包不下30次,却把患儿们送的折纸星星、手绘卡片珍藏在办公室抽屉里,视若珍宝。
调任儿童保健科后,王瑛的战场从抢救台转向了“成长赛道”。她敏锐洞察到现代家庭的健康需求、于是,她带领团队构建“健康管理新体系”:建立25个专科健康管理群,覆盖2000余名儿童,从出生体重监测到青春期发育指导,实现“一人一档,全程跟踪”;针对儿童肥胖、睡眠障碍等难题,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和睡眠治疗中心,创新“运动处方+营养干预”模式,帮助数百名儿童重返健康轨道。一位曾因肥胖自卑的男孩,在她设计的“亲子健身计划”中减重12公斤,如今成了学校的体育委员。
为了让科学育儿理念触达更多家庭,王瑛化身“科普达人”策划参与直播、短视频制作等多元宣教形式,撰写的科普文章《体重管理、你我’童’行》浏览量达16.3万次,成为家长们的“育儿圣经”;在王瑛的理念中,护理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联结。她注重用细节营造有温度的就医体验:优化门诊布局,让候诊区成为“亲子共读角”;设计趣味化健康宣教,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绘本故事;每周的“父母课堂”上,她总会亲自示范婴儿抚触手法,用温和的语调解答新手爸妈的焦虑;社区义诊时,她会蹲下身来,用卡通贴纸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信任的桥梁。
站在领奖台上,王瑛轻抚胸前的奖章,背后是26年累计1.2万小时的一线值守,是无数个家庭档案里的成长轨迹,是健康管理群里几十万条医患对话。她总说自己只是“平凡的提灯人”,但在无数家长心里,她是照亮孩子成长路的那束光,是用爱与专业编织健康铠甲的“儿童守护使”。当新的朝阳洒进诊室,她又带着团队投入新的忙碌——在守护妇幼健康的征途上,这个温柔而坚韧的身影,永远是最温暖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