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穆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临床研究所、生物分子影像研究室程丹研究员团队在肺部疾病精准成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权威期刊Chemical Science(中科院1区,IF=7.60)。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高发的临床代谢性疾病,其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发多器官并发症,但肺部作为糖尿病靶器官的病理机制(如NADH/NAD⁺失衡诱导氧化应激)长期缺乏实时监测工具。传统NADH探针因灵敏度低(检测限μM级)、组织穿透性差(可见光成像)及非特异性干扰等问题,难以实现活体深部组织(如肺部)的精准检测。为此,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串联反应策略的近红外(NIR)荧光试剂NBON,通过结合苯硼酸靶向基团(邻近二醇酯化交联)与半菁染料荧光基团(NIR发射波长721 nm),实现了NADH的高灵敏度检测(检测限45 nM)及肺部特异性富集。在细胞层面,NBON成功揭示了高糖环境下NADH的动态波动及依帕司他(EPS)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恢复氧化还原平衡的机制;在动物模型中,该探针实时成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肺部NADH异常累积,并评估了二甲双胍/EPS的治疗效果;此外,NBON还可区分肺转移瘤与原位肿瘤组织,辅助术中精准切除。这一研究不仅填补了NADH活体动态监测的技术空白,首次在分子层面阐明EPS缓解糖尿病肺病的抗氧化机制,更为糖尿病并发症诊疗、药物开发及肿瘤精准手术提供了通用化工具,推动了代谢性疾病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深度融合。
这一成果以“Tandem reaction-powered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molecular reporter for real-time imaging of lung diseases”为题于4月22日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上。南华医院硕士研究生胡琰、助理研究员张红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生丁一腾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华医院程丹研究员和南华大学药学院何隆薇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为该论文第一单位。该研究得到了湖南大学袁林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项目、湖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