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费明珠 赵清清
随着“全面二孩三孩”政策实施,高龄、多剖宫产史孕产妇比例上升,胎盘植入等妊娠风险显著增加。近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凭借多学科高效协作,成功救治一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合并大出血的危重产妇,再次彰显医院“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应急实力。
病情凶险:
三剖史产妇面临“生死劫”
36岁的李女士曾有3次剖宫产史,此次妊娠23周时被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孕30周复查显示,胎盘已穿透子宫肌层,植入评分高达12分(10分以上即为危重症),产时出血量可达4000毫升以上,母婴生命岌岌可危。
精准预案:
多学科联动织就“安全网”
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产前大出血,医院迅速启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机制。由妇产科牵头,联合介入科、麻醉科、输血科、新生儿科等十余个科室成立MDT团队,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血管破裂、休克等风险,制定详尽的止血、输血及新生儿抢救预案,并提前备足血源,确保万无一失。
生死时速:
3小时手术化险为夷
3月27日,李女士突发阴道大出血,抢救团队立即启动应急流程。在介入手术室,介入科率先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精准阻断双侧子宫动脉;与此同时,妇产科团队在严重盆腔粘连、子宫下段肌层部分缺如的复杂情况下,采用阿氏切口娩出一名1400克男婴(Apgar评分良好),并迅速完成子宫修补、宫腔填塞等关键操作。手术全程仅3小时,出血量控制在2000毫升以内,成功保留患者子宫。术后,李女士转入ICU监护,第二天早上顺利转至普通病房,7天后康复出院。
专家解读:
团队协作是救治核心
妇产科主任张秀军(主任医师)表示,穿透性胎盘植入抢救需分秒必争,依赖多学科无缝衔接。此次成功得益于三大关键:一是产前严密监测与精准评估;二是介入技术及时控制出血;三是外科团队快速决策与精细操作。“从麻醉、输血到新生儿救治,每个环节的默契配合,最终创造了生命奇迹。”
此次抢救不仅为高危孕产妇救治提供了范例,也凸显了医院应对急危重症的综合实力。未来,医院将继续强化多学科协作机制,为母婴安全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