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长沙银行交出一份“万亿之上再攀峰”的答卷:2024年资产总额突破1.15万亿元,县域贷款增速18.66%,绿色信贷余额增长23%,科技金融逼近450亿元……
这份“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答卷,既延续了2023年资产破万亿的强势增长,更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展现了深耕本土的战略定力。
从“湘村快贷”到中西部首单绿色债券,从AI大模型落地到社区化经营圈住1844万客户,长沙银行如何以“湖南打法”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平衡?湘江财经解读最新财报,拆解其高质量发展密码。
县域金融狂飙:三级网格深度布局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长沙银行2024年最亮眼的增长极。截至年末,该行县域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341.74亿元和2013.72亿元,增速14.47%和18.66%,远超全行平均水平。其秘诀在于“三级网格”的深度布局——以“县城-乡镇-乡村”为轴,构建覆盖679万县域客户的金融生态圈。
特色产业“贷”动县域经济
围绕湖南“米袋子”“茶罐子”等特色产业,长沙银行推出73款“一县一特”产品,如“益阳稻虾米贷”“安化黑茶贷”,精准滴灌县域产业链。截至年末,“一县一特”贷款余额65.82亿元,带动超30万农户增收。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行试点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盘活“沉睡资产”4.36亿元,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动能。
服务下沉“融”入田间地头
从“金融知识进湘村”到“接老乡回家”活动,长沙银行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最末梢。通过“湘村在线”平台,农户足不出户即可申请贷款,需求响应时间缩短至半小时。此外,该行与湖南农担深化合作,全年发放粮食生产贷款11.85亿元,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金融力量。
科技+绿色双引擎:从“战略布局”到“生态赋能”
在“双碳”目标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下,长沙银行以“科技+绿色”双引擎破局,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科技金融:从产品到生态的跃迁
2024年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444.98亿元,增速17.92%,较2023年(17.3%)稳中有升;金融科技已成为长沙银行的隐形王牌。2024年,其自主研发15项AI大模型场景,覆盖智能风控、精准营销等领域;手机银行用户数突破1160万,微信快捷支付交易额蝉联全国城商行第一。对比2023年,网络银行用户数增长6.4%,MAU(月活跃用户)提升6.2%,数字化渗透率持续深化。
绿色金融:中西部首单CGT债券,贷款余额激增23%
绿色是长沙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该行发行中西部首单贴标CGT绿色债券15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528.29亿元,增速23.14%。通过上线绿色金融管理平台,首次将绿色标准嵌入信贷全流程,并精准支持永清环保、鑫远环境等项目,助力湖南“生态强省”建设。
从AI大模型到绿色债券,长沙银行以“硬科技”和“真绿色”重塑金融逻辑,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零售转型:从“规模驱动”到“质量优先”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长沙银行以零售转型提升效益,以风控创新守住底线,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零售生态:社区化与财富管理双轮发力
2024年零售客户数突破1844万,个人存款占比超53%,财富管理AUM达4552亿元,较2023年增长13.75%——这份成绩单背后是“社区化+数字化”的双轮驱动。
该行打造“超能力俱乐部”“布蕉绿俱乐部”,针对“一老一小”客群全年举办超5000场活动;同时,“一人管万户”线上批量管户模式将服务效率提升40%。信用卡业务亦稳健增长,累计发卡349.52万张,连续五年斩获银联大奖。
风控体系:三维矩阵下的“底线思维”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长沙银行不良贷款率仅微升0.02个百分点至1.17%,拨备覆盖率312.80%,风险抵御能力居行业前列。其创新“客群、行业与评级三维矩阵”授信体系,通过押品重估、贷后预警等机制,实现风险早识别、早处置。
零售转型是“造血”,风控是“止血”。长沙银行以“稳”字当头,在规模与安全之间找到了动态平衡。
结语:万亿之上的“长跑逻辑”
从资产破1.1万亿到县域金融狂飙,从绿色债券破冰到AI场景落地,长沙银行2024年的答卷既有“湖南温度”,亦有“全国高度”。然而,万亿俱乐部竞争激烈,如何在科技自主、绿色转型、风险防控中持续领跑,仍是其新十年的必答题。
“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创新服务模式,在产业、理财、县域、做市商等领域打造‘非对称竞争力’。”正如董事长赵小中在年报中所展望,真正的长期主义是回归当下、做好自己,在难而正确的道路上持续耕耘。
未来,这家“湖南人自己的银行”能否将战略蓝图转化为市值动能?答案或许藏在两个关键词中:做实县域,做深科技。若能在乡村振兴与科技金融的交叉点找到新增量,长沙银行或将成为区域银行转型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