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耐心资本杀入科创赛道!湖南首支AIC基金落地,藏着‘钢铁军团’的硬核野心。
4月22日,随着“湖南工融迪策创业投资基金”在长沙完成工商注册,湖南正式迎来首支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基金。
这支由工商银行湖南分行、工银投资与湖南钢铁集团联合发起的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采用“双GP模式”,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试图在银行资本与地方科创之间架起一座“新桥梁”。
这不仅是中部首支“银行系耐心资本”样本,更暗藏地方产业巨头的转型密码:
钢铁集团旗下迪策投资浮出水面,操盘过卫星、芯片、生物材料等硬科技项目。当“国家队”银行资本与“链主”企业深度捆绑,湖南能否跑出下一个“合肥产投”神话?
双GP模式创新:国资主导+银行赋能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一纸文件,将AIC股权投资试点城市从上海扩围至长沙等18个城市。
政策核心在于松绑银行资本参与股权投资的限制:AIC机构表内资金股权投资比例上限从4%提升至10%,单只基金投资比例从20%放宽至30%。这一调整,为银行系资本进入一级市场撕开一道“政策口子”。
在此背景下,工商银行湖南分行抢抓扩大试点政策战略机遇,先行先试,紧密联动工银投资与钢铁集团,迅速与迪策投资等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2024年12月20日,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联合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推动首支AIC(股权投资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长沙工融创新一号股权投资基金”在长沙落地。
该基金由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及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资设立,采取“双GP”运作模式。
湖南工融迪策基金同样也采用“双GP模式”:一方是工银资本(工银投资子公司),负责基金专业化运作;另一方是湖南迪策投资,主导产业资源对接。
这种双GP模式既能缓解银行对早期项目的风控焦虑,又能借助国资的产业经验‘排雷’,或成未来AIC基金主流架构。
锚定硬科技赛道:10亿投向何方?
根据规划,“湖南工融迪策创业投资基金”将主要围绕战略新兴行业,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制造以及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的创业投资,助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依托长沙国防科大、景嘉微等“算力国家队”,补强AI芯片、工业软件等薄弱环节;
高端制造突围:围绕中联重科、铁建重工等龙头企业,孵化智能装备、精密加工等“卡脖子”技术项目;
钢铁产业链升级:从氢能冶金到特种钢材研发,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钢铁集团的参与,凸显“以链招商”思路——通过基金孵化上下游创新企业,反哺主业竞争力。而工商银行不仅提供资金,更通过工银集团的跨境资源,帮助被投企业对接国际市场。
隐秘投手:迪策投资的“样板参考”
作为湖南钢铁集团布局新兴产业的“资本触手”,迪策投资的存在一直颇为低调,却手握重金——注册资本20亿元,管理资产超100亿元,主导或参投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投资领域覆盖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卫星应用等战略新兴产业。
这家2019年由湖南钢铁整合旗下多家投资平台组建的“市场化尖兵”,迪策投资的核心优势在于“产投联动”,其过往案例已为基金布局提供“样本参考”。
卫星产业“破局者”:通过专项基金布局卫星产业,参投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推动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与兴湘集团等发起北斗相关产业基金,撬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芯片材料“国产替代”推手:押注浙江珏芯微电子的高端红外探测器,打破西方技术封锁,产品应用于航天及高端制造;
钢铁产业链“隐形链主”:投资中冶长天国际工程公司,强化冶金环保技术协同,反哺集团主业绿色转型;
不同于传统国资平台的保守风格,迪策投资展现出“敢啃硬骨头”的锐气:其投资的湖南嘉盛德材料科技(微电子级特种环氧树脂)和湖南聚仁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均瞄准“进口替代”空白领域。
此次与工银资本联手设立AIC基金,更暴露其野心——以“产业资本+金融杠杆”重塑湖南科创生态,将钢铁集团的产业链资源转化为硬科技投资的“指南针”。
湖南能否跑出“耐心资本”新范式?
2024年被称为“AIC基金爆发年”。从硅谷银行的“投贷联动”到中国特色的AIC基金,银行资本正以更灵活的姿态拥抱科创浪潮。
数据显示,18个试点城市签约规模超2500亿元,深圳、广州等地单只基金规模已达百亿级。相比之下,湖南首期AIC基金规模虽显谨慎,却暗藏深意:
期限长达20年:突破银行资金“短贷长投”限制,匹配科创企业成长周期;
容错机制创新:基金明确“允许战略性亏损”,与国资考核“唯收益率论”形成差异。
不过,挑战同样存在。银行偏好成长期项目,地方政府却希望‘投早投小’,双方需在风险容忍度上找到平衡点。
从“债转股工具”到“耐心资本载体”,AIC基金的演变折射出银行转型科创金融的迫切性。对湖南而言,这支10亿基金的落地不仅是政策红利的兑现,更是本土产业与金融资本协同创新的开端。
眼下,湖南正加速布局“大基金生态”。未来若五大行(农行、交行、工行、中行、建行)AIC悉数入湘,湖南科创赛道或将迎来“资本雨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