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建华,生于1963年8月18日,祖籍衡南县茅洞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衡阳师范学院终身客座教授,衡阳日报社高级编辑。出版文学、新闻专著及配套评论集近三十部,主编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十余部并有理论建树,作品入选海内外逾百个权威选本。
先后获得全国第七届冰心散文奖首届丝路散文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第二届今古传奇文学奖、第三届四川散文奖、第三届刘勰散文奖等奖项,其中《甘森的西红柿》成为重庆市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
《先贤曾熙的书画与交游》
4月10日下午,衡南一中 “清源大讲堂” 第八期在体艺楼开讲。此次讲堂特邀知名作家、湖湘文化学者甘建华,为师生们带来一场主题为 “先贤曾熙的书画与交游” 的精彩讲座。高二年级1500多名师生共同聆听了这堂别开生面的文化课。
甘建华表示,他祖籍衡南,对衡南一中向往已久,曾熙系衡清师范学堂(衡南一中前身)的首任校长,而他与曾熙家族亦为世交,因此他与衡南一中也有着特殊的缘分。在衡南一中120周年校庆前夕,这份特殊的缘分促成了此次讲座,让师生们得以更深入直观地了解百廿校史及先贤曾熙的为学成就。
衡清师范学堂首任监督(校长)曾熙,在湖南乡试中斩获亚元,是衡阳籍清末进士,也是齐白石的学长、张大千的恩师。他在书画界声名远扬,与李瑞清并称 “南曾北李”,又与吴昌硕、沈曾植、李瑞清合称为 “民初四家”。讲座中,甘建华从曾熙的书法艺术成就及 “书画同源” 理论入手,深入阐述了曾熙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其在清末民初书法史上具有矫正时弊的关键意义。同时,通过讲述曾熙寓居沪上时与当世名流、衡阳同乡师友的深厚交谊,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志趣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甘建华特别提及曾熙与张大千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当年张大千遭遇变故,一度想要遁入空门,曾熙及时予以开导劝解,鼓励他奋发图强。曾熙逝世后,张大千不远千里,亲自护送恩师灵柩归葬,并守孝一月才离去。此后,张大千还三次到访衡阳,将对恩师的深切情感融入对衡阳这片土地的眷恋之中。
讲座结束后,副校长李军辉发表感言,称赞甘建华教授严谨的考证精神以及对家乡的拳拳深情,值得大家学习。他表示,曾熙校长卓越的书画造诣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是衡南一中的骄傲,期望广大学子深刻领会曾熙的学识与精神,发愤图强,建功新时代,让未来的一中以今日学子为荣。
校长佘焱为甘建华先生颁发 “清源大讲堂” 讲师证书。
在衡南一中12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的重要节点,这场讲座宛如一束璀璨的文化之光,照亮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在聆听讲座后,深受触动,对母校的历史底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先贤曾熙的光辉事迹,让同学们认识到母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化传承与精神培育的摇篮。期待未来有更多精彩的文化盛宴,滋养每一位衡南一中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