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的羊肉泡馍店点一份剁椒鱼头,或是在北京的铜锅涮肉旁加一盘麻辣香锅——这种看似违和的搭配,正悄然改写北方人的用油习惯。
随着湘菜、川菜走向全国,北方人开始喜欢吃菜籽油,菜籽油第一股道道全(002852)正在“押注”北方市场——今年初,公司宣布将投资10亿在陕西渭南建设100万吨/年食用油加工项目。这是其在西北地区的首次投资。
与此同时,翻开道道全的2024年财报,一组矛盾的数据跃然纸上:营收下滑15%,净利润却激增133%;毛利率提升2个百分点至9.57%,而净利暴增主要源于菜籽等原料价格下降。
靠原料暴跌赚利润,靠北方市场赌未来,刚走出三年亏损阴霾的道道全将如何破局?
落子陕西:10亿押注北方市场
道道全于1999年创立于湖南岳阳,是长江流域最大的菜籽油类产品供应商;2017年作为菜籽油第一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旗下拥有 “道道全” 等食用油品牌。
一家发迹于长江流域的菜籽油企业,为何要远赴陕西砸下10亿重金?答案或许藏在北方人的饭桌上。
最近几年,湘菜、川菜加速在北方攻城略地。这种味觉迁徙让菜籽油在北方人油壶的占比大幅攀升。道道全显然捕捉到了这个信号——菜籽油的北方空白市场正在开启。
这次,道道全从湖南远赴陕西建厂的意图很明确——产品市场逐步向西北、华北、华南乃至全国市场扩张。

作为菜籽油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由于区域食用油消费习惯以及深耕市场的影响,长期以来道道全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华中、华东、西南等中国南部区域。
2024年财报显示,道道全华中地区营收占比约45%,华东地区约25%,西南地区14%。西北、华北、东北等其他地区合计营收占比也才约15%。
在4月11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道道全董事长刘建军表示,近年来,菜籽油需求显著增长,尤其在电商平台增速居食用油品类首位。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优于其他油种,加之湘菜、川菜风靡全国,北方市场接受度快速提升。
不过,目前,益海、金龙鱼等巨头亦在加大菜籽油品类布局,行业竞争加剧。道道全的北方战场必然不好打。金龙鱼、鲁花等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道道全需要烧钱打地推战,更要面对消费者对“湖南油”的陌生感。虽然道道全的供应链韧性+市场卡位战略清晰,但产能消化与品牌突围仍需时间验证。
业绩焦虑:“赚钱”源于原材料暴跌
从道道全近五年的业绩表现看,可以用“过山车”来形容。
2020-2022年期间,公司营收从54.49亿增至70.28亿,增幅为28.97%;净利润则是完全相反的走向,三年连续亏损,净利润从-0.76亿扩大至-4.18亿,累计亏损6.86亿;
2023年道道全终于结束连亏,在营收略微下降(0.39%)的情况下,实现0.76亿的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
但2024年报,道道全又给了投资者一个惊喜: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9.43亿元,同比下降15.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133.50%;扣非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33.60%。

对于业绩大增,道道全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因为食用油的原材料综合采购成本下降,二则是积极开拓市场,多途径降本增效。
数据显示,2024年国际大豆和菜籽价格暴跌超20%,中国进口菜籽到岸税后价显著低于国内价格。对于长期受困于成本压力的道道全,这无疑是一次绝地反弹的机会——因终端价格下行幅度不及原料价格下行幅度,道道全去年销售毛利率上升至9.57%,同比增加了2个百分点。
然而,这场“成本红利”更多是靠天吃饭,主业盈利能力尚未质变。若2025年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这场“省钱游戏”或将难以为继。
结语:靠什么撑起未来?
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全球供应链动荡成为新常态,企业真正的护城河不再是规模与成本。对于道道全而言,围绕成本端、市场端、产能端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若将2024年视为“成本红利期”,2025年则是“战略验证期”——北方市场能否承接产能扩张?健康化概念能否穿透消费者心智?套期保值能否抵御大宗商品反弹?在不确定性的迷雾中,道道全有待从“被动求生”转向“主动造势”。
未来,道道全如何破局的答案或许藏在渭南项目的自备铁路里,藏在湘菜馆后厨的油壶中,藏在消费者对健康标签的微妙偏好里。
道道全是继续做原材料市场的“套利者”,还是成为食用油革命的“定义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