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海尔系上市公司盈康生命(300143.SZ)以3.57亿元现金收购长沙珂信肿瘤医院51%股权,标的净资产账面值仅4614万元,评估值却高达7.06亿元,增值率1429.99%,引发市场热议。
就在前不久,海尔系旗下上海莱士(002252.SZ)斥资42亿元收购湖南南岳生物,加码血液制品赛道。
往期文章:《南岳生物42亿“远嫁”幕后:血制品行业“寡头时代”的双赢选择》
这一动作不仅是盈康生命“1+N”区域医疗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折射出海尔集团深耕湖南医疗市场的野心。
海尔能否凭借产业与资本的双重优势,在“医疗湘军”中占据高地?让我们从盈康生命的收购逻辑、长沙珂信的资产价值,以及海尔系医疗战略等方面展开深度解析。
“湖南棋局”:为什么收购珂信肿瘤
要说盈康生命,那可是海尔系医疗版图的头牌。自从2019年改名换姓(前身星普医科)投靠海尔,该公司就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2017年:9.75亿拿下成都友谊医院75%股权,进军四川医疗圈;
2018年:1.3亿控股重庆华健友方医院,西南片区再下一城;
2021年:6.31亿全资吞并苏州广慈肿瘤医院,构建起“肿瘤专科+综合医疗”矩阵。
除了上述3家医院,盈康生命旗下还有上海永慈康复医院等7家托管机构。

而此次收购的长沙珂信,则是湖南首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拥有国内领先的放疗设备与MDT会诊平台,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达3343万元,业绩承诺三年累计不低于1.75亿元。
盈康生命曾表示,公司选择收购标的的具体标准较严格:(1)标的公司为营利性医院;(2)已实现盈利;(3)综合医院床位数≥400张/专科医院床位数≥300张;(4)具备成长为当地社会办医标杆医院的潜力,收入来源和核心专家稳定,能够链接当地一流的医疗资源。
业内认为,盈康生命的并购动因是通过收购区域优质专科医院,快速获取技术设备、患者资源和区域影响力,同时借助海尔集团的AI技术和供应链优势降本增效,加速实现“肿瘤全病程管理”的生态闭环。
账面4614万凭啥估值7个亿?
被海尔看上的长沙珂信,可不是普通医院。长沙珂信成立于2015年,是湖南首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核心优势显著:
硬件与技术壁垒:配备国内第二台瓦里安Halcyon直线加速器、64排PET-CT等高端设备,年服务患者超20万人次,放疗与微创技术领先。
业绩增长强劲:2023年净利润3293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3343万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按协议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需分别达5700万、5800万、6000万元,年均增速约5%。

区域辐射力:作为中部肿瘤防治标杆,可联动盈康旗下四川、苏州等医院,形成跨区域诊疗网络,契合“1+N”战略的区域协同需求。
尽管账面净资产仅4614万元,但评估值7.06亿元的背后,是对其设备价值、技术壁垒、患者流量及未来现金流的重估。若业绩承诺兑现,按51%权益计算,2025年可为盈康贡献逾2900万元净利润,投资回报率超8%,高于公司2024年7.35%的净资产收益率。
医疗产业的“大鱼”时代
此次交易中,湖南另一家医药上市公司方盛制药(603998.SH)通过旗下并购基金“同系方盛”间接持有湖南珂信股权。如今趁着高价套现离场。
根据股权转让安排,湖南珂信分三期向盈康生命转让股权(51%、29%、20%),方盛制药预计通过回购收回9850万元未收回实缴出资,首期可收回8760万元,占比近90%。方盛制药主业为中药,此次退出长沙珂信股权,或反映其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调整。
当你还以为海尔只会造冰箱家电,其实人家早就在医疗产业下一盘大棋:
此次收购不仅是其医疗版图的扩张,更是生态闭环的关键拼图:此前通过收购多家区域医院(高端体检)和收购南岳生物(血制品),形成“筛查-治疗-康复”链条,长沙珂信的加入则补齐了肿瘤专科短板。
更狠的是,海尔还把AI技术塞进医院——DeepSeek算法优化诊疗流程,讯飞晓医当智能客服。未来可将长沙珂信纳入智慧医院体系,提升运营效率。
此次收购不仅是资本运作的胜利,更是区域资源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的缩影。在政策驱动与需求升级的双重红利下,医疗健康产业的“大鱼”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湘江财经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