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海兰
资江与邵水交汇处,双清亭的飞檐映着晨光,桥头的牛肉粉面香早已漫过青石板路。对双清人而言,一碗热辣的牛肉粉面是清晨的仪式,是刻在味蕾上的乡愁。如今,这份烟火气正经历一场温柔变革——减油减盐,不是对老味道的舍弃,而是让家乡味更长久的智慧:少半勺油,汤头更显澄澈;少一勺盐,食材本味愈发鲜明。这是双清对 “健康中国”的回应,更是给子孙的温暖馈赠。
数据显示,双清居民日均盐、油摄入远超推荐量。这些数字里,藏着五一南路粉店的红油浓酱,也有石桥铺家常菜的重油重咸。但改变从餐桌开始:桥头牛肉粉面的煎蛋改用茶油轻煎,香而不腻;龙须塘的腊鱼低盐腌制,资江野鱼的鲜嫩在豆豉香中舒展。减掉的是身体负担,留住的是双清亭下老人晨练的稳健、东风路年轻人骑行的活力。
资江两岸,健康行动悄然铺开:从社区科普长廊到校园食育课,从家庭厨房到城市规划,双清的每个角落都在书写健康答卷。未来,当孩子们捧着低盐版牛肉粉面,会懂得这不仅是一碗美味,更是父母留下的“长寿密码”——让每口家乡味都带着健康的温度,让双清的日子像资江水一样,清澈、绵长。(健康双清,从一碗粉面开始;幸福生活,以全民安康为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