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衡阳市珠晖区农贸市场人潮涌动。一家农资店里,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刘春晖拿起一瓶农药,仔细查看:“这瓶农药标签完整,包装没有破损,配方符合国家标准。”
“农资产品质量关系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刘春晖说,“连日来,我们排查了珠晖区10多个农资市场,检查农资生产经营资质、产品标签规范、采购流程等,督促规范生产经营。”

农资打假工作早部署早行动。衡阳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今年1至2月,执法人员对城区的种子批发商采购的种子全面摸排;3月,对种子零售商和肥料批发商全面检查。市农业农村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珠晖区酃湖乡开展农资打假法律宣传专项行动,发放农资打假宣传手册1000多份。
“我种了30多亩蔬菜水果,对农资产品的需求比较大,拿着农资选购‘明白纸’去农资店购买肥料、种子,心里有底。”珠晖区东阳渡街道一家生态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宏章说。
截至3月底,衡阳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共出动监管执法人员800多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220多家,抽取农资样品39个,下达整改通知书7份,立案查处3起。
衡阳市农业农村局接到群众举报,对石鼓区某超市经营的标称“蚊蝇香王”产品检查抽样。依据相关规定,认定该产品属于卫生用农药范畴,但该产品未依法取得登记证号。根据《农药管理条例》规定,案涉产品按照假农药处理。衡阳市农业农村局对当事人作出没收案涉产品18盒、没收违法所得2.69元、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常宁市农业农村局接到群众举报,某农资经销商采取所谓的农资知识讲座,赠送小礼品、请吃饭、送货上门等方式忽悠农户,将造价仅500余元/吨的普通氮肥,冒充3700余元/吨的新型高浓度复合肥,严重损害农民群众的利益。该案移送公安后,12名团伙头目及骨干成员逮捕,捣毁一处生产窝点,查扣假冒伪劣化肥及生产原料1120余吨,查封一条制售假化肥加工包装生产线,向27名受损农户代表返还50余万元。
为确保广大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种”,衡阳市各地多措并举,织密农资安全监管网。衡阳县应用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的“农资管家系统”,推动市场经营规范化。衡东县运用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资源和智能化功能,实行“线上巡查+线下核查”,有效提升执法效能。祁东县采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联合执法”的模式,排查农资销售市场、农资生产企业等,确保农户和养殖户用上放心农资。白鹤街道种粮大户唐选民流转土地1700多亩种植水稻。他现场了解到真假农资的辨别知识:“农资质量有保障,让我们种粮更有信心。”
衡阳市农业农村局已派出工作组赴各县市区督促各地落实农资打假排查整治举措,设置热线电话,受理春耕生产期间农户反映的违法线索,依法查处。下一步,还将举办农资打假下乡进村活动,督促各地加强识假辨假知识宣传,用通俗的语言、直观的画面,讲清假劣农资危害和优质农资选购要点,确保全市春耕生产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