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锦添花,界牌耀中华。”
界牌镇,位于湖南省衡阳县东北部。境内矿源绵延30余里,优质瓷泥包括高岭土、钠长石、钾长石、石英石在内的4种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储量达到5亿吨,是全国瓷泥四大基地之一。早在唐朝末期,界牌镇便以其独特的釉下五彩瓷著称,生产的瓷器产品工艺精湛质地优良,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磐”之美誉。
近年来,建行衡阳市分行努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全力支持界牌镇陶瓷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末,分行二、三产业贷款余额36.58亿元,较年初新增9.09亿元,其中,向从事陶瓷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类经营主体投放贷款287笔,投放金额达1.47亿元。
瓷泥成“真金”
衡阳县万嘉陶瓷原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嘉陶瓷”)是一家利用界牌矿区废弃瓷泥进行深加工的陶瓷生产企业。走进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瓷器品种繁多,约有20多种,工人们正忙碌地加紧生产,将一件件产品有序打包发货。
“多亏你们行的鼎力帮助,贷款利率优惠,还不用担保,让我们有了充裕的资金,解决了发展难题。”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道。为进一步抢占消费市场,公司计划一边对外销售高档琉璃瓦、西式连锁瓦、古园林建筑陶瓷等产品,一边转型生产建筑陶瓷,将传统产业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更新升级,但苦于流动资金短缺,差点资金断链。了解到公司的难处后,分行主动靠前服务,依据公司当前的实际经营情况,迅速为其精准匹配“善新贷”,完成165万元授信工作。
在建行的信贷支持下,公司不仅引入了智能化冲洗装置、喷淋抑尘设施,还成功打造2条全自动生产线。完成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充后,公司能在24小时内完成产品打样,精准还原陶瓷釉面,品质更加稳定,成为了县陶瓷产业的标杆企业。截至2024年末,公司销售各类陶瓷3800万件,其中,琉璃瓦、西式连锁瓦、古园林建筑陶瓷等高端品1200万件。
家乡变“宝盆”
万嘉陶瓷盼来的这场“及时雨”只是分行支持界牌镇陶瓷产业的一个缩影。除助力陶瓷生产、加工企业提质升级外,分行还坚持向小、向下、向信用,帮助销售陶瓷产业原料的个体工商户增收致富,通过激活产业链,带动村民当地就业。
为有效盘活现有资产资源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分行依托界牌镇特有的土地资源和陶瓷文化,推进“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模式,为村集体经济搭建陶瓷交易平台,促进陶瓷产销,以此带动村民在家务工约180户、在家门口就业300多人。
“有了这100万元贷款的支持,我们才顺利完成了陶瓷技改。现在的新窑炉节能又环保,而且产量高损耗小,一条生产线就提升了150%的产能。”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王忠香介绍道。同时,在分行的综合金融服务下,王忠香又借助“装修贷”,进一步升级了产房设备,为下一步扩大生产做准备。“目前有4条全自动线,在你们的平台支持下,销售渠道拓宽了,销售量大幅上升,现在我们还要继续招人呢。”王忠香看着手里的一沓订单高兴地说道。眼下,从练泥、拉胚、印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等各个环节预算看来,厂里的每个员工至少可以增收1.5万元。
截至目前,建行衡阳市分行已累计为界牌镇18家像铭旭陶瓷这样的陶瓷原料生产加工企业办理各类信贷业务24笔,金额共计720万元。在分行的陪伴下,界牌镇陶瓷产业链不断延伸,陶瓷远销江浙、广东、上海一带,同时,极大提高了当地村民的就近就业率和幸福指数。(彭归)
来源: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