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方AMC接过催收公司的活儿,会否改写催收行业的宿命?
近日,湖南省财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财信资产”)长沙分公司正式成立。这是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的第12家资产管理分公司,也是首家专门针对个人贷款不良资产(以下简称“个贷不良”)处置业务成立的分支机构。
这不仅是地方AMC全国化布局的又一落子,更折射出个贷不良市场从政策试点到规模化竞争的深层变革——万亿级蓝海市场正加速分化,一场围绕效率、合规与生态的争夺战已全面打响。
相关回顾:《催收行业“冰火两重天”:永雄正转型,东岸谋上市》(2024年1月16日,财信资产总经理彭熙一行曾到访东岸科技,双方重点沟通探讨了个贷不良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相关事宜)
政策松绑引爆市场
从“百亿试点”到“千亿赛道”
2021年个贷不良批量转让试点启动时,市场对这块“硬骨头”尚存疑虑。三年后,数据印证了爆发式增长:银登中心统计显示,2024年个贷不良转让规模逼近2000亿元,同比增速超70%,转让笔数更激增260%。政策松绑成为关键推手——第二批试点机构扩容至政策性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近千家,供给端全面打开。
“商业银行利差收窄叠加居民资产缩表,风险出清需求迫切。”某头部AMC业务负责人指出,单户金额小、分布散、合规敏感的个贷不良,曾是AMC不愿触碰的“鸡肋”,但如今却成为必争之地。
2024年,全国性AMC巨头中国信达率先上线个贷不良业务系统,并成功竞得微众银行11.19亿元微业贷资产包,实现从“投资人”向“操盘手”的转型。长城资产则通过联合地方AMC成立专项基金,以优先级资金介入个贷不良收购,形成“全国性AMC+地方机构”的生态协作。
在此背景下,地方AMC凭借灵活性和区域资源优势,逐渐成为市场主力。此前,西藏海德股份通过控股数字技术公司构建全国性处置网络,浙江浙商资产依托自研系统抢占先机,均验证了专业化分公司模式的有效性。
财信资产“三张牌”
属地资源+科技赋能+生态联盟
“以金融科技赋能个贷不良业务发展,严守合规展业的生命线,打造个贷不良业务领域的财信品牌。”财信金控副总经理斯洪标出席揭牌仪式时表示。
据悉,湖南财信资产长沙分公司的成立旨在集中资源突破个贷不良的处置难点,包括分散的债权、高企的催收成本及合规风险。
根据规划,该分公司将依托母公司在湖南省内的资源积累,重点对接本地城商行、农商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包,并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搭建智能化催收系统,探索“数据驱动+属地化处置”模式。这一策略既符合监管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也能提升处置效率。
(财信金控副总经理斯洪标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
该业务模式揭示了地方AMC的典型打法:
第一张牌:区域深耕——依托母公司湖南财信资产的本土资源,重点对接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等本地城商行、农商行资产包,形成“家门口”的获客优势。
第二张牌:技术破局——与科技公司联合开发智能催收系统,通过AI外呼、债务人画像等技术压缩人力成本,探索“数据驱动+属地化处置”模式。
据官网报道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个贷管理处置系统项目公开招标,M+科技成功中标。M+科技、债卫士科技同属一家主体公司,据悉M+科技目前已累计合作十几家持牌AMC,二级市场民间AMC30多家。
第三张牌:生态协作——在全国性AMC加速入场的背景下,湖南财信资产选择与金融科技公司、律所组建处置联盟,试图以“小而专”的定位卡位细分市场。
这种策略暗合行业趋势:全国性AMC凭借资金优势鲸吞高价值资产包,地方机构则通过差异化服务构筑护城河。正如长城资产联合地方AMC成立专项基金的模式,行业正从单兵作战转向生态竞合。
刀刃上的平衡术
盈利困局与合规雷区
尽管市场空间巨大,个贷不良的“骨头”依然难啃。数据显示,个贷不良平均本金回收率不足对公业务的1/10,催收成本占比却高达30%-50%。
更棘手的是合规风险:辽宁富安AMC因转让流程未备案导致诉讼被驳回,某地方AMC因催收录音缺失遭监管处罚,包括永雄在内的湖南多家催收公司被查……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传统催收手段正面临重构。
对此,湖南财信资产表示,将通过三项措施应对挑战:
1. 科技赋能: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资产包定价与催收策略,降低人力成本;
2. 合规先行:严格遵循银登中心转让流程,确保债权转让合法有效,并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建立风险审查机制;
3. 生态合作:与全国性AMC、金融科技公司共建处置联盟,共享资源与技术,提升规模效应。
湖南财信资产长沙分公司的成立,既是地方AMC应对市场竞争的主动选择,也是顺应监管引导金融风险化解、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实践。在个贷不良这片“必答题”战场上,专业化、科技化与合规化将成为制胜关键。
湘江金融圈认为,未来个贷不良市场的竞争将取决于三大能力:数据建模定价能力、合规管理能力、生态协同能力。湖南财信资产等地方AMC的探索,或许预示着行业2.0时代的核心命题——如何用科技把“苦生意”变成“巧生意”。(湘江财经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