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青梅
2024年12月16日,87岁的姚爷爷被家人送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创伤关节科住院,入院诊断为:全身多处4期压疮。特别是屁股上的压疮达10*7Cm大小,皮肤表面发黑,从黑痂皮下不断流出恶臭脓液,并患多种基础疾病,老人虚弱衰竭、命悬一线。来该院前,家属已与多家医院联系住院,均因治疗难度太大被拒绝。
该院创伤关节科蒋清主任团队接诊后,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出“三步走”的治疗方案:第一步,强基固本: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升营养状态,强化身体抵抗力;第二步,技术清创:对创面坏死组织彻底切除,再应用VSD负压吸引引流技术维持彻底、持续的创面清洁和湿性、负压环境。第三步,推移皮瓣修补创口:主任医师吴智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臀部推移皮瓣转位修补巨大压疮创口。治疗过程中,虽然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在科室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下,每一步都平稳且成功!历经36天,姚爷爷痊愈出院。
家属送来两面感谢信,真挚的向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并诚恳的请教:老人9月份发生脑梗卧床后,同时请了两位保姆居家照顾了,怎么还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压疮”呢?
在此,创伤关节科的朱青梅护士长用30年的护理经验提醒因各种原因长期卧床的病友及家属,请一定要保护好“屁股”和”足跟”,小心被“压疮”-这个丑陋的“食肉魔鬼”纠缠!
那如何有效预防“压疮”
经常翻身,给身体“松绑”
长期卧床或久坐不动,身体局部一直受压,血液循环就会受影响,压疮就容易乘虚而入。对于卧床患者,建议每2小时翻身1次,可按仰卧、左侧卧、右侧卧的顺序轮流安排。要是患者皮肤状况差或已经出现轻微压疮,翻身间隔应缩短至30分钟到1小时。
除了定时翻身,还要注意正确的翻身姿势,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损伤皮肤。比如给卧床老人翻身时,先将老人双手交叉放于胸前,然后一位护理人员托住老人的肩部和腰部,另一位托住臀部和腿部,同时用力将老人翻向一侧。
选对辅助用品,让压力“分散”
合适的辅助用品能有效减轻身体压力,预防压疮。卧床患者可使用气垫床,它能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不断改变身体受压部位,分散压力。在椅子上久坐的人,可以选择减压坐垫,比如凝胶坐垫、记忆棉坐垫等,能减少臀部压力。
同时,在身体的骨性突出部位,如足跟、肘部、骶尾部等,可垫上软枕、海绵垫,贴上泡沐敷料等,减轻局部压力。比如,在卧床老人的足跟下垫一个小软枕,让足跟悬空,避免足跟直接与床面接触。
做好清洁护理,给皮肤贴心呵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每天用温水擦拭身体,尤其是容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颈部等。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时清理排泄物,并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皮肤,擦干后可涂抹一些皮肤保护剂,像凡士林、氧化锌软膏等,给皮肤形成一层保护膜。
另外,要注意避免皮肤长时间接触潮湿的衣物、床单。一旦发现衣物或床单被汗水、尿液等浸湿,应立即更换。
补充营养,为身体“加油”
营养状况对预防压疮也很重要。营养不良会使皮肤弹性变差,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压疮。日常饮食中,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像鸡蛋、牛奶、鱼肉、豆类等,它们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原料。同时,也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皮肤新陈代谢。
对于一些无法正常进食或营养严重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饲、胃肠外营养等方式补充营养。
适度活动,让身体“动起来”
身体条件允许者,适度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卧床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如翻身、抬腿、屈伸手臂等;能下床的患者,要尽量多走动,哪怕只是在房间里慢慢走几圈。
对于长期坐轮椅者,每隔一段时间,可双手撑住轮椅扶手,将臀部抬起,让臀部离开座位,缓解压力。
压疮的预防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只要我们重视起来,做好每一个细节,就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让自己和家人远离压疮的困扰 ,真正过上“躺平”无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