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塔区,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绿树间,干净的村道串联着家家户户,红砖或瓦砾砌起的栅栏如一行行抒情诗般隽永。这一幅冬日和美图景,得益于北塔区委审时度势、认真研究,探索推行的“强街镇、优居村”基层治理“强优”工作法(以下简称“‘强优’工作法”)。
▲资水环抱的北塔区。申兴刚 摄
“强优”工作法注重发挥基层和群众主体作用,推动治理、服务、资源向街道(镇)、社区(村)下沉,实现“无非访、无事故、无发案、无涉毒、无电诈、无脏乱、无违建、无阻工、无污染、无失责”的“十无”目标,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北塔样本”。
基层治理的创新思考
沿着宽敞整洁的马路走进陈家桥镇贺井村,道路两旁的美丽庭院映入眼帘,蔬菜基地里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红薯、豆腐加工厂内机器声轰鸣,积分超市里村民们激动地兑换奖品……如今的贺井村,一幅幅邻里和睦、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贺井村蔬菜基地。刘恩权 摄
然而,几年前的贺井村还是北塔区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的典型村。这一转变,离不开该区在基层治理领域的持续探索与创新。
北塔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基础设施薄弱、规划管理难度大、矛盾纠纷频繁,一度给基层治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面对这些千头万绪的治理困境,该区积极寻求破局之道。
2021年底,北塔区在“丰江管家”“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探索的基础上,建立“5+2+2”“五治融合”工作体系,为该区的基层治理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有力保障。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省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市委高起点、高标准、强力度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并就社会治理重点工作进行系列安排部署,不断提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23年,北塔区结合此前基层治理经验和当前基层治理现状,创新推出“强街镇、优居村”基层治理“强优”工作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加大强基赋能力度,切实推动基层治理见实效、出经验、成品牌。
两年来,“强优”工作法从大胆创新、体系构建到实体推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彰显北塔特色的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之路。
“强优”工作法落地生根
“‘强优’工作法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的心中。我一定会竭尽全力贯彻落实‘强优’工作法,加强基层治理。”陈家桥镇贺井村书记邓珍强说。
如何让这颗“种子”落地生根?北塔给出了答案。
坚持一线统筹、“一网”整合、“分色”管理。北塔区委把“强优”工作法作为“书记工程”来抓,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办公室,赋予办公室统筹权能,推进重点工作。坚持周小结、月例会、季讲评,解决困难问题。按照要求整合各类网格,将全区优化为88个大网格,在城区和农村分别构建五级和四级组织体系,实现“一网统管、一网治理”。结合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创新推行按需“分色”服务群众机制。
▲积分超市。
坚持重心下移、上下联动。以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为着力点,推动资源下沉,让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转向“一体协同”。派出驻街道(镇)6个支帮工作队,与5个街道(镇)、1个中心结对,采取区级领导挂点联系等措施,助力村(社区)发展,增强基层能力。实行“镇村吹哨、部门报到”,围绕安全、民生、信访事项,部门力量下沉,实现闭环管理,解决顽疾。推行“三长报到”机制,出台实施意见,划分三级微网格,建立工作矩阵。
坚持“干部多下去、群众少上来”。落实四级包保联系制,党员干部主动上门结对,建立各级领导接访、下访、处访、走访工作机制,变群众来访为干部下访,将矛盾解决在基层一线。去年,党员干部收集群众意见3200余条,处置矛盾纠纷1686件,化解重大信访积案37件。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开展“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活动,出台考核办法,分类量化打分。将每年5月定为青“廉”主题活动月,出台相关文件,以“小切口”推动干部作风和工作效能提升。
目前,全区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其中,信访、利剑护蕾、民生实事、“禁捕退捕”、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等10余项工作排名全市第1,违法用地整改、营商环境主观评价排名全省第1。
基层治理创新与干群活力全面开花
自“强优”工作法开展以来,枫林村创新推出“233”模式,通过做好“两个坚持”,探索“三主”模式,实现“三个转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村民从原来的不理解、不支持、很被动,变成现在全力配合、主动参与。
不止枫林村,北塔区各街道(镇)、社区(村)以“强优”工作法为总抓手,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着眼群众急难愁盼,想办法、出点子、创新推出一批叫得响、成效实的基层治理品牌。
▲状元州街道九江社区设立君子兰工作室。刘恩权 摄
新滩镇街道“三级院落会”统一群众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条居民自治之路;田江街道苗儿村进一步完善“文明实践积分制”,推行“积分换岗位”;谷洲村锚定清廉建设总目标,构建五步四审村务监督工作机制,将廉政文化融入村级管理中;状元洲街道九江社区建设君子兰工作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在工作室进行民意收集,并将社情民意分解落实至各相关部门,真正实现群众意见有人倾听、有人管;茶元头街道白田社区因地制宜探索用好用活“四种力量”,有效确保重点项目推进“无阻工”,开创了征地拆迁“白田速度”;陈家桥镇万岁社区设立以奖代投模式,通过发挥示范带头榜样力量,挖掘联合一批有意愿、有能力的乡贤能人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生态产业发展中心充分发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实行矛盾纠纷和信访“一个窗口”综合受理,一次性集成办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解决。
此外,“强优”工作法还带来了北塔干部群众的“三变”。
变“各自为战”为“协同合作”。茶元头街道枫林村通过实施“强优”工作法,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村民们不再被动等待村干部催促,而是主动参与。该村坛子岭组在打造美丽示范院落时,村“两委”多次召开院落会宣传发动,村民们积极响应,自发集资、出工出力清理垃圾、修建堡坎、硬化空坪等,共同为改善村庄环境而努力,形成了协同合作的良好局面 。
▲江北社区南岗小镇院落会现场。刘晓娴 摄
变“干部主导”为“干群共导”。“强优”工作法开展后,“抢着干”的人越来越多,“站着看”的人越来越少。在新滩镇街道南岗村,以前是“干部干、群众看”,但在打造南岗小镇的过程中,干部提出思路,通过“三级院落会”等方式,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70岁的村民彭焕华,尽管生活节俭,却为小镇建设慷慨捐款。该村姑侄档、父子档、夫妻档纷纷上阵,有的带头清理卫生,有的主动捐地,有的奋斗在建设一线,形成了“一起想、一块干”的火热氛围,实现了从干部主导到干群共导的转变 。
变“安于现状”为“比学赶超”。陈家桥镇为了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干部们不仅带头清理卫生死角、拆除私搭乱建,还积极组织群众到先进村参观学习、召开院落会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理房前屋后、整治家禽圈养、菜地围挡等问题,并对主干道两侧沿线卫生集中攻坚,从“无序”变为“有序”。
“强优”工作法如同一把打开基层治理之门的“密匙”,让该区5个街道(镇)的干部群众,有了“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抢皮球”的干劲,使得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推动了区域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旧有模式到新型治理方式的华丽转身,展现了“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的生动实践。
来源:北塔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