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湖南第一条地铁长沙地铁2号线、全国第一条磁悬浮专线长沙磁悬浮专线、中国第一条高铁武广客运专线、世界第一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在高速奔驰又舒适安全的列车里,一股股品质过硬的金杯“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场关于人才发展的深刻变革正在持续推进,通过完善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方式以及强化激励保障等一系列举措,让技能人才创新驱动发展,也让企业在人才支撑下稳步前行。
(金杯电工电缆产业中心第三届“工匠杯”技能比武实操比赛现场。)
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在金杯电工的生产线上,高级技师李艳是大家公认的技术“大拿”。她凭借“三刀切出试验制片”的精湛绝活,被评为了首批“金杯工匠”,并于202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6年的坚守,李艳的足迹遍布各个车间检测组,对检测全流程和各类检验技术了如指掌,从普通质检员逐步成长为高级技师。
这一成长蜕变离不开金杯电工精心构建的人才发展体系。企业成立职工培训中心与技能等级认定中心,拿下自主评价资质,打造“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6级评价体系与专业晋升通道,并且打通技能人才向职能管理岗位晋升的路径,全方位满足人才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以及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选拔任用。
同时,公司着力打造师资与评估体系,搭建分层分级的师资架构、专业化考评员队伍,构建标准化理论与实操课程体系,创建线上线下多元化学习平台与双重评估机制。
金杯电工工会主席龙妮妮介绍:“目前,金杯电工已完成《电工与电子》《机械基础与制图》《质量管理基础》《电线电缆制造基础》《电线电缆制造工艺学》等13门课程的开发,还完成了33集生产设备操作视频的拍摄制作,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入课程,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激活人才培育“新引擎”
(杨峰正在与同事进行挤橡工作。)
在生产车间,一股股原料芯线在产线上流走,最后逐渐成型为高质量的线缆产品。特种电缆事业部挤橡一班班组长杨峰正在与徒弟进行电缆挤橡生产工作。杨峰是事业部为数不多的能操作从小型号机台到大型号机台到三层共挤机台的主机手。在金杯电工像这样的师带徒还有很多。
金杯电工推行师徒带教与一岗多能培养模式,由像杨峰这样的“多面手”担任带教老师,将实践经验倾囊相授,公司设置每3个月或6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通过理论加实践的考核即视为“出师”。杨峰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也会发放带教津贴和考核补贴,以增加双方的积极性,靠着这种师徒带教模式,杨峰已经为公司培养了10余名主机手。
更让人欣喜的事,如今杨峰的徒弟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带教师傅,实现了高技能人才的裂变式增长。
从2019年开始,金杯电工就把“技能人才强企”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务。“在金杯电工,每年都会劳动模范及事业部级工匠的评选,三年进行一次集团级工匠的评选,选出优秀的技术工人的奖金比管理层还要多,个人照片也会贴在企业文化栏里,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还有一个光荣的称号——‘金杯工匠’。如今金杯电工涌现了人人争做‘金杯工匠’的现象。”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谢良琼介绍。
在金杯电工,技能比武也在常态化开展,通过内部竞技与交流,实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同时积极投身外部技能竞赛,对标先进,拓宽视野。通过参与湖南电线电缆行业协会举办的全省线缆制造工技能大赛,涌现出了以湖南省首届“湖湘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艳为代表的众多优秀工匠人才,为湖南线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鲜活的人才活力。
筑牢人才安心“压舱石”
(金杯电工电磁线产业中心第三届“工匠杯”技能比武实操比赛现场。)
荣誉不只是叫得响亮背后更是实实在在的福利保障。
金杯电工构建了基础薪酬+技能补贴+技能提升一次性奖励+师徒津贴+中长期激励+配套福利的全方位激励体系,从物质层面给予技能人才充分回报。
不仅如此,公司还推行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机制,为技能人才提供荣誉表彰、旅游机会、医疗保障、养老关怀、子女教育优惠等多项特殊福利,如启动“金杯工匠疗休养”项目,让人才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大幅提升,使其能够心无旁骛地扎根企业,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也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用良芯,做好线”,品质过硬的金杯“芯”离不开金杯人的匠心。金杯电工一直强调企业要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产品生产线,一条是人才生产线。技能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要让技能人才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益,让技能人才感受到企业的尊重和关爱。
如今,金杯电工已有799人成功获取专业证书,其中高级工259人、技师31人、高级技师25人、集团级金杯工匠16人,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已然成型,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李文洁)
来源:红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