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贵新
11月20日,国家林草局生态司一级巡视员郭青俊来隆回调研石山造林。
在隆回县荷香桥镇天龙坳柏木基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省市林业局调研同志看到一棵棵长在石头上、或缝隙中的柏木时啧啧称赞。
我们都是追梦人,在石上造林追梦了几十年。该县林业局造林股介绍了石山造林情况。
不论形势怎么变化,石山造林政策坚持了五十多年。石漠化”是土地的癌症。50多年前的隆回,其中平均岩石裸露程度达30%以上的石山有30万亩,平均岩石裸露达55%以上的有10.3万亩,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绵亘50公里,肆虐的顽石像一座座“火焰山”,一到夏季,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以上,地瘦草枯,一片荒凉景象。
从营造第一片石山造林开始,紧紧抓住“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隆回”、长防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的契机,坚持石山造林政府重视50年不动摇,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一批当代愚公一年接一年地把30多万亩石漠荒坡改造成生机勃勃的绿色林海,昔日石头山,变成花果山。
攻石山造林难题,有一支啃硬骨头的林业队伍和乐于奉献的林业人。林业工作条件差,环境恶劣,生活清贫,但林业系统的绝大部分干部职工信念坚定,甘守清贫,整天与崇山峻岭为伴,与蓝天白云为伍,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经过50年的努力,在巨大的 “石漠”中逐步建成长50公里、面积35万亩的郁郁葱葱柏木林带,打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生命线。
在财力物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提高群众造林的积极性,在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每年都要挤出经费,解决老百姓全部造林的苗木费用。为了鼓励育苗户,保障苗木供给,县里每年每亩补助育苗户稻谷。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资金向石漠化地区倾斜。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项目支持,鼓励大户造林提高补助标准。
石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划为“难利用地”和“不宜利用地”。石山上造林更不为林农接受,群众认为石头山上造林是天方夜谭,有人说石山上造林是“石头上栽葱,到头来是一场空”,林业科技人员顶着压力,不断探索,顽强钻研,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从五十多个试栽树种中,探索出攻克石山的先锋树种——柏木,并摸索出柏木+枫香、柏木+四川桤木、柏木+南酸枣、柏木+刺槐、柏木+枣树+柿树、柏木+无患子等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先后引进了墨西哥柏、福建柏、侧柏、中山柏、西藏柏等10多个柏木树种,最后确定本地的速生柏为最适宜的树种。探索出“客土改良,引水保湿,容器苗上山,见缝植苗,合理密植”的新技术一,攻克了石山造林难关。不但解决了造林绿化的难题,而且给石漠化区域的林农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经,柏木这个树种由老百姓不欢迎不接受变成人人喜爱,个个接受的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