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针对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位、课后生活失助、心理问题频现、安全事故多发等普遍性难题,衡南县以家校社共育为切入点,探索开展留守儿童“三爱三护”行动。目前,全县共建立了84个留守儿童关爱点,对10517名事实无人照管的,包括有需求的留守儿童,开展免费的周末、节假日托管服务。2023年第三方检测结果反映,学生心理健康障碍问题的风险由4.79分降至2.58分,出现情绪障碍问题的风险由3.55分降至2.76分。全县未发生一起留守儿童校园欺凌事件或重大违纪违法案件。
10月27日上午,虽然是周日,衡南县茶市联合学校的操场和综合楼却仍然热闹。近20位留守儿童将在这里度过一个充实的周末。
“节假日,这些事实无人照管的留守儿童可以选择留校,我们会提供‘吃、住、学、导’无偿的课后延伸服务。”茶市联合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罗斌介绍,学校将留守儿童爱心托管取名为“雁巢”,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雁巢”的搭建,源于衡南县关爱在校留守儿童“三爱三护”工作的开展。
据衡南县教育局统计,衡南县每年有近70%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大县。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出,造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近60%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位、课后生活失助、学习兴趣不浓、心理问题频现、安全事故多发等问题格外突出。
2022年上半年,衡南县以家校社为切入点,开展留守儿童“三爱三护”行动,构建覆盖到校、监护到人、关爱到心的关爱服务体系。
“‘雁巢’不仅无偿为孩子们提供营养均衡的饭菜与良好的住宿环境,还开设了丰富的劳动实践课程,包括陶艺课、烘焙课、书法课、手工课等,课程表会提前排好,告诉孩子们。”罗斌补充,孩子们一般早上8点起床吃早餐,完成作业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课程,下午在百草园里劳作或者进行内务整理,晚上就凑在一起看电影。
“除了开办‘雁巢’,我们还为每一位事实无人照管的留守儿童安排了一对一结对帮扶的‘雁妈’‘雁爸’。一系列工作开展下来,孩子们的变化肉眼可见。”罗斌表示,看着孩子们从开始的敏感怯懦,到一天比一天开朗乐观,自己打心眼里高兴。
“这些转变的孩子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勇(化名)。”罗斌补充。
今年14岁的小勇,从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父亲常年不在家,家中只有行动不便的爷爷和奶奶,一家人挤在废弃的旧房子里生活。
缺少父母关爱的小勇,“脾气暴躁”“叛逆”“性格冲动”,曾是别人口中的“问题少年”。
“这个男孩子很调皮,而且急躁易怒,有时候脾气上来了,还会用自己的头撞墙。有一次,因为和室友发生口角,他站在窗台边扬言要跳楼,劝了很久才劝下来。”小勇的“雁妈”、初二198班班主任罗燕菲回忆道。
如何更好地帮助这个别人看来已经“无可救药”的孩子?罗燕菲动起了脑筋。
凭借从教多年的经验,她分析小勇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脾气暴躁”“不好相处”。“其实他是一个有点自卑,内心极度缺乏关爱和安全感,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关注的孩子。”罗燕菲决定给他补上那份缺失已久的爱。
学校里,罗燕菲特意让小勇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并且多次在班上表扬他。生活上,她不仅会为小勇准备好崭新的衣物和学习用品,更是时常将孩子带在身边,“基本上我做什么都带着他,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外出旅行,都在一起。”
久而久之,罗燕菲的爱滋润了小勇干涸的心灵。他不再随意发脾气、自残,还通过劳动实践课程,爱上了烘焙。
同样被爱滋润的还有小烨(化名)。过去,父母外出务工的他,放学后常常一个人在家呆着,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也养成了不爱说话的性子。“现在,学校不仅有吃有住,还可以学东西,也结识了不少好朋友,感觉在学校就像在家一样。”小烨说。
“目前,全县共建立了84个像茶市联合学校这样的关爱点,对10517名事实无人照管的,包括有需求的留守儿童,开展免费的周末、节假日托管服务。”衡南县教育局副局长谢少春介绍,2022年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留守儿童在校关爱点的高标准建设,之后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相关基础设施运营及日常开支运转据实报销。
10517个小勇和小烨的命运被改写,10517个留守儿童有了共同的“家”。
“我知道小勇一直想改口叫我妈妈,只是不好意思。”罗燕菲告诉记者,朋友悄悄告诉她,当她不在场时,小勇会称她为自己的妈妈。
午饭后,罗燕菲带着小勇前往宿舍休息,那个在记者面前总是低头扣着手指,寡言少语的小男孩,此刻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可以想见,罗燕菲很快就能等到那一句真心实意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