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卫红
近日,一名胎龄30+6周,体重仅148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小汐瑶”,在邵阳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精心守护下闯关成功,顺利出院啦。
时针拨回,2024年7月23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夏日,医院的产房里却弥漫着紧张而期待的气氛。小汐瑶比预产期提前了许多周降临,体重仅有1.48kg,被医生诊断为“孕30+6周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极低出生体重儿”。
为守护这个脆弱的小生命,新生儿科团队立即启动危重症救治绿色通道,做好了接收患儿的准备,辐射台、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设施早已待命。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初步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动脉血气分析、给氧……一系列的抢救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经过紧张奋战,小汐瑶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稳定。
坚强挺过第一道救治险关的宝宝,还要面对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等。新生儿科团队科学严密组织、严谨制定每日诊疗方案、24小时不间断监护,精心呵护。
重重考验之下,宝宝成功闯关
自从小汐瑶“入住”新生儿科,科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及所有医护人员就成了他的临时家长。
呼吸关:小汐瑶一出生就出现了呼吸困难,科主任给予了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在严密观察监护下,医护人员还给宝宝采取了三阶梯俯卧位通气法,这样大大降低宝宝的呼吸功,提高宝宝的呼吸效率,增加肺氧合,减少了呼吸暂停的发生。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准施治,小汐瑶开始尝试自己呼吸,虽然起初显得那么微弱,但每一次努力都预示着进步。为了给小汐瑶创造一个更适合早产宝宝的生长发育的环境,护士小姐姐特意调暗了病房光线,并贴心罩上有可视窗口的温箱罩……
感染关:为了尽可能避免感染的风险,医护人员对小汐瑶实行了保护性隔离措施,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救治小组,集束化护理,严格手卫生和无菌操作,所有给他使用的物品都经过了清洁消毒处理,模拟子宫环境的温箱每天彻底清洁消毒,并严密监测暖箱温度与湿度。病房每天定时通风、定时消毒,不断监测病房空气质量,严格呼吸机管道护理、宝宝脐部护理与皮肤护理。
喂养关:由于小汐瑶初期胎龄小、体重轻,吸吮、吞咽功能差,为满足营养需求,早期,医护人员首先予以肠外营养支持。三天后,用母乳开奶给予鼻饲重力喂养,从3ml的量开始,病情允许后,锻炼小汐瑶的吸吮功能,给他做吸吮操,抚触、早期干预及排气操、必要时回流灌肠等护理。待小汐瑶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慢慢从鼻饲过度到半鼻饲半经口喂养,再到完全自主吸吮。经过20多个日夜的精心营养护理,小汐瑶体重从出生时的1480克增长到1890克,从最初的一丁点儿,逐渐变得圆润可爱。最令人激动的是,当他第一次用那双清澈的眼睛望向这个世界时,医护人员感觉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化为了无尽的喜悦与满足。
家属信任配合,爱的奇迹见证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小汐瑶逐渐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医护人员为小汐瑶在暖箱里制作了“鸟巢”来模拟子宫,让她像待在妈妈肚子里一样舒适安全。待小汐瑶病情稳定后,护士长协助妈妈给予宝宝袋鼠式护理,让宝宝直立式贴在母亲胸口与妈妈亲密接触,这样不仅能提供宝宝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有助于婴儿心理发育,对宝宝生命体征的稳定、体重增加、睡眠时间延长等都有改善,而且能增进母子情感交流,对减少母亲产后抑郁症大有裨益,同时能促进乳汁分泌,利于母乳喂养。副护士长每天会与家属联系,分享小汐瑶的日常点滴,提供发展性照顾及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增强信任和合作。出院后,医护人员将定期回访,帮助宝宝和家长做好照护衔接,实现科学哺育。
“20多个日夜,我感受到了家属的信任。”科主任说,提出的治疗方案家属都积极配合。“应该说感谢的是他们,有了他们的信任与配合,小汐瑶才能顺利出院。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医生护士们一直在努力,也鼓励我们,看见他们尽心尽力地抢救,悉心地照顾,真的让我们很感动。”小汐瑶妈妈说,“我相信新生儿科的医生,也相信你们医院。”小汐瑶父母不停感激的话语中诠释着一个家庭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信任与感激之情,也诠释了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倾情服务。
早到天使出院,平安健康追求
终于,在历经了25个日夜的坚守与等待后,经评估,小汐瑶达到了出院标准。医护人员为小汐瑶制定了详细的出院计划,宝宝被小心翼翼地包裹在温暖的襁褓中,回到家人的怀抱。回家的路上,小汐瑶的小手紧紧抓着妈妈的手指,仿佛在说:“妈妈,我成功了!”
如今,精心护理的宝宝平安出院,医护人员都依依不舍。“每个孩子的平安和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和追求。”护士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