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夜空,华灯绚烂。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观众享受着一场光影盛宴。
“成了!”望着舞台上流转的灯光,刘以刚满脸欣慰。这两个字背后,是他和“空中陆战队”2个月工作所有的汗水与坚守。
完成奥体中心场内从电源变压器到灯光、音响、特效设备的全链路核查,确保每一段线路都安全可靠——这是2个月前,南方电网广东广州越秀供电局保供电部的三级拔尖专业技术专家刘以刚和他负责的开幕式表演保供电专班低压小组接到的重任。
![]()
图1:保电人员在马道上巡检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李志杰 摄)
一支由12名配网骨干组成的“空中陆战队”迅速集结——他们的战场,是比场馆灯光设备更高的、离地70米的马道。
“马道是顶部表演负荷设备唯一的缆线走廊、巡检通道、电源控制点位,所有工作都必须在高空完成。”顺着刘以刚所指方向望去,观众席后方藏着一条陡峭的“天梯”:三段约70度斜角的扶梯向上延伸,狭窄的梯级仅容半只脚落地。
![]()
图2:保电人员开展链路排查工作,排查供电线路到灯头(李志杰 摄)
手脚并用爬上马道,人与地面瞬间拉开70米,脚下镂空的钢铁栅格板更让人心里发怵——这相当于25层楼的高度,低头只能看见下方观众席上缩成“米粒”大小的人影。更具挑战的是,奥体中心全新改造后标志性的“飘带”弧度,让队员们的身体必须跟着弧度微微倾斜,才能保持平衡。
刘以刚至今记得第一次踏上马道的情形。“手心全是汗,往下看腿都软。但再怕也得硬着头皮走,每一个链路都不能漏。”面对如此高度,这位山东汉子内心也发慌。
团队里来自佛山顺德供电局生产计划部配网综合一班、有着近30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李浩成看出了大家的顾虑,笑着安慰:“起码这里不晃,比爬铁塔踏实。”一句话,让年轻队员们多了几分底气。
身悬心也悬。
马道上,电缆密密麻麻蜿蜒敷设,串联起馆内开幕式的所有声光设备。“这些线路,每一根都关乎表演效果。”“空中陆战队”成员、广州增城供电局运行维护中级作业员钟锦航语气坚定,“我们的目标是保电到每一盏灯。”
场馆内6000余套灯光设备,近4000个开关,要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摸排完成,精准匹配,绝非易事。“灯光套数还会根据现场排练结果实时变化,每一项调整都可能牵动一条链路。”李浩成的话,道出了团队保电的各项难点。
![]()
图3:保电人员开展电压电流测量及红外测温作业(李志杰 摄)
临近开幕式,表演要求新增27盏大型光束灯,还得把原本放在观众席的灯具挪到舞台下方。“这可不是‘拉个插排’能解决的,连带控制系统、电源柜、控制线等一套设备,全要重新布线。”想起几周前的突发状况,广州天河供电局运行维护中级作业员黄晟洋记忆犹新。更棘手的是,这些临时设施没有完整的设计和验收资料,常常出现电源与负荷对应不上、设备功能异常的情况。
![]()
图4:马道狭窄且拥挤,保电人员行走时小心避免碰到设备(李志杰 摄)
“我们得像侦探一样,逐段摸查每根电缆的走向,一点都不能马虎。”老师傅李浩成成了团队的“技术指导”。每次排查到关键链路,他仍会反复用红外测温仪确认温度,“设备能测电压电流,可松动还得靠手摸、眼看。”
像这样的突发状况,在筹备期间屡见不鲜。为了保证正常展演,越临近开幕式,巡检频次越密。“现在每天要爬3趟,最多的时候一天爬了6趟。”钟锦航打开手机微信运动,国庆期间团队一天都没休息,每天在马道上摸排的步数就有近2万步。
白天的马道像个“蒸笼”,狭窄的空间里闷热难耐,队员们走几步就浑身湿透,大家背包里都多备一件工装;到了夜晚,马道陷入黑暗,栅格板上的电缆因通电而发烫、振动,可他们的脚步从没慢下来过。
![]()
图5:保电人员攀登角度近乎垂直的爬梯进入马道(李志杰 摄)
对“空中陆战队”的队员来说,排查完链路的间隙,一起观赏开幕式彩排,成了他们最特别的放松方式。
“这里视野很好。”队员们打趣道,“看着那些灯光亮起来,就知道我们的活儿没白干,再累也值。”年轻的钟锦航也爱这时的氛围,“会忘了爬梯的累、栈道的险,连没跟家人说过的高空工作的紧张,都缓解了不少。”
![]()
图6:开幕式现场保电人员做好登高作业前的各项准备(李志杰 摄)
保电任务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十五运会广州市执委会、仪式与展演团队以及场馆方的全力协作与紧密配合。从前期的场地结构交底、原有线路信息共享,到临时增改灯具时的场地协调、施工保障,再到无完整资料时的共同核查梳理,各方工作人员始终与“空中陆战队”并肩作战。他们精准提供设备安装空间、快速响应现场需求,协助解决高空作业安全防护、设备兼容适配等诸多难题,成为这场光影盛宴背后同样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
图7:保电人员在十五运会开幕式奥体中心体育场电力保障现场联合指挥部商讨马道巡查计划(李志杰 摄)
夜色渐深,新一轮巡检又开始了。马道上,队员们打开了头灯。从观众席抬头望去,点点光亮从70米高空的栅格板缝隙中透出,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能参与十五运会保电,是一辈子难忘的经历。我们多一分细心,盛会就多一分圆满。”黄晟洋望着下方的场馆,语气里满是自豪。
这支“空中陆战队”的每一位成员,身“悬”在栈道上,心却紧紧系着下方的灯火。他们的身影,或许不被观众所看见,但每一束灯光的亮起、每一段音乐的流淌,都藏着他们的坚守——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十五运会的每一束光亮,更是一场盛会背后,电网人默默托举的责任与担当。
当开幕式上一盏盏灯如期绽放,那片照亮夜空的绚烂,应该是这支“空中陆战队”心中最好的嘉奖。(薛子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