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近3000亩,潮州这里的菠萝“甜蜜出圈”!)
盛夏时节,潮安区登塘镇种植户正忙着采收菠萝鲜果。近年来,除了传统销售外,登塘镇还通过菠萝酒深加工、打造农旅融合生态园等方式线上线下两手抓,不断拓宽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登塘镇东寮村,成片的菠萝植株郁郁葱葱,剑状的叶子上托着饱满的菠萝点缀其间,馥郁的甜香随风弥漫。种植户邱垂文正穿梭在菠萝地里采摘成熟的菠萝。
种植户 邱垂文:从农历三四月开始,就分批可收,到现在最当时,这一批现在开始采摘,天气热,成熟得快,大概十多二十天就可采摘完。今年的产量偏低,但价格高,品质比去年好很多,非常稳,来这里收购一斤三四元以上,大个的就不止,一斤四五元也有。为锁住菠萝的糖分和水分,种植户不惜辛劳,为每一个菠萝盖上专属的防晒布。
种植户 邱垂文:我承包这片30多亩地,种植菠萝一年施肥很多,要防寒、防晒,天气冷要保暖,防止受冻,天气热也要盖着,防止菠萝被晒坏。菠萝长出来有个尾部,要掰断,菠萝才长得漂亮,要一个个掰断尾部,盖布也要一个一个盖,非常费工。
收获时节,种植户邱欣平也在自家的菠萝山里忙开了。
种植户 邱欣平:我种植了20亩,一亩地产量4000斤。要看是否成熟,看外表饱和了,这个芯掰开是红的,就可以吃,肉是黄的,刺比较平。
登塘镇种植菠萝历史悠久,目前全镇菠萝种植面积近3000亩,覆盖登塘、白水、下林、东寮、三新乡等12个行政村。四面环山、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为菠萝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种植户 邱欣平:最主要是土壤,这里是红土地,红土石仔地,种植菠萝最合适,而不是种植在田里,田里水太多不行。菠萝种植四五年后就得挖掉重新种植,老枞菠萝要疏枝,等新枝长出来的时候施肥,个大又好吃。这里种植的菠萝肉很柔软,比较没渣,很甜。
近年来,登塘镇积极推动菠萝深加工产业发展,让菠萝“身价倍增”。在这家酒厂里,用新鲜菠萝果肉发酵而成的菠萝酒,呈现出诱人的橙黄色。据酒厂负责人介绍,一斤菠萝大约能发酵出一斤酒,目前每瓶一斤装的菠萝酒售价在58元左右,大大提升了菠萝的附加值。
酒厂负责人 陈燎原:菠萝得比较熟才甜,甜度够,制酒最好,菠萝酒做出来酸酸甜甜,发酵后相当好喝,原汁原味。镇的农特中心有销售,网上也有在推广,实体店也在推广。
此外,登塘镇依托菠萝产业,积极探索农旅融合。黄潭村这个以菠萝为主题的生态园,集游乐设施、菠萝采摘、菠萝美食制作体验为一体。自开业以来,吸引了不少学生研学团及周边游客沉浸式体验菠萝文化的魅力。
潮安区登塘镇农特产品推广中心负责人 吴友泽:3月份开始营业,目前接待了近2万位来研学的学生。我们也配备了教练,教学生如何种植菠萝、认识菠萝,因为菠萝的品种是很多的,有国外的品种,也有国内的品种,我们登塘镇的品种以“沙拉粤”为主,我们园区里种植了20多种菠萝可供观赏,不同的菠萝口感不同。来这里,也可体验采摘菠萝,也可制作菠萝的美食。
如何让本地特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香飘万里?登塘镇将原田东小学改造成了推广中心,推广销售包括菠萝在内的农特产品。
潮安区登塘镇农特产品推广中心负责人 吴友泽:线上的主要是平台的小区购,潮州现在有40多个点,在平台上下单后,我们直接送过去。现在是线上线下互相结合,网上销售的,现在全部是顺丰当天来收,用泡沫箱装,保鲜,2天就可到北京,非常新鲜的。目前一天销售大概1000多斤寄往外地。登塘镇表示,将通过技术指导、品牌推广及拓展产业链等各种举措,努力激发菠萝产业发展活力。
潮安区登塘镇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办公室主任 陈舒婕:一是发挥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作用,邀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菠萝专家到我镇开展菠萝生产理论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种植技术。二是通过“一村一品”项目,帮助合作社注册菠萝“沙拉粤”商标,同时连续举办两届“菠萝文化周”,推广登塘菠萝,提升品牌知名度。三是开发菠萝农业体验项目,融合一二三产业,拓宽产业链条,打造登塘菠萝生态园。接下来将继续探索文旅融合,提升品牌,扩大知名度,开发菠萝高附加值产品,推动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