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来县的乡间巷陌、社区广场,总能看见一群银发身影穿梭忙碌。或是围坐在石桌旁,用平和的话语化解邻里争执;或是手持记录本,耐心倾听群众的家长里短。他们不是普通的退休老人,而是惠来县创新打造的“退休教师+”调解队伍,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化身基层矛盾的“减压阀”、社情民意的“收集站”。
这些曾执起粉笔育人的教师,如今拿起调解“话筒”,用专业与威望、温情与智慧,架起党群“连心桥”。数据见证成效:去年以来,退休教师参与调解案件761宗,成功率100%,今年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6.2%,重点领域群众诉求大幅减少。如今,行走在惠来的大街小巷,和谐氛围扑面而来,这背后,是惠来县激活“银发智慧”、汇聚多元合力的生动实践。
01
师德优势
解锁矛盾调解“金钥匙”
在惠来县基层治理一线,退休教师调解队已成为矛盾化解的主力军。他们凭借对乡土人情的熟悉、在群众中积累的威望,高效处理各类纠纷,让矛盾消弭于无形。
在一起水泥浆喷溅纠纷中,当事人因水泥浆污染邻居房屋引发矛盾。隔壁房屋主人的儿子情绪激动,扬言采取过激行为。当事人向全国道德模范、靖海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柯石磷老师求助,虽然柯石磷外出,仍通过电话从情、理、法三方面疏导:“都是乡里乡亲,谁都不想出事,把问题解决好,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工作人员引导双方轮流陈述诉求,在持续的沟通中,退休教师的耐心劝解与综治中心的专业协调结合,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当事人感慨:“柯老师说话让人信服,工作人员也公平公正,这事儿总算是解决了。”东港镇小学门口占道经营问题长期困扰师生家长。镇政府邀请退休校长吴朝强参与调解。调解现场,吴朝强站在学校门口,面对十余名商贩,语气恳切:“孩子们上下学就图个安全,咱们把摊位挪一挪,既不耽误做生意,还能保障孩子安全。”他结合多年教育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分析利弊,商贩们逐渐被说服。一位商贩表示:“吴校长以前教过我,他说的话我信,我这就挪地方。”仅半天时间,占道问题彻底解决,家长们纷纷称赞:“还是老教师有办法,一劝一个准。”惠城镇林某在打石场受伤后,与老板就医疗、误工费用产生争议。调解过程中,退休校长林永通与调解小组在惠城镇矛盾纠纷调处室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林永通仔细翻阅病历和费用清单,向双方解释:“受伤治疗是大事,责任划分要明确,但大家也是多年合作伙伴,互相体谅才能解决问题。”经过反复沟通,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华湖镇农民工林某被拖欠工资,在调解现场,承包老板方某大吐苦水:“业主也欠我钱,我实在周转不过来。”退休教师调解员耐心倾听后,一方面向方某普及《劳动法》,告知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对林某说:“他也有难处,咱们尽量协商解决,早点拿到钱回家过年。”经过4小时调解,方某当场支付6700元工资。林某激动地说:“多亏政府和老师们帮忙,我能安心回家过年了!”
02
银发出山
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
惠来县退休教职工队伍庞大,多数人退休后仍扎根故土。惠来县敏锐捕捉这一资源,打破传统调解思维,创新提出“退休教师+”调解模式,将这支“银发力量”转化为基层治理生力军。
在组建调解队伍过程中,构建起严密的县-镇-村三级摸排体系。通过意见征集、电话问访、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退休教师的意愿与能力,同时采用教师推荐、学校推荐等方式拓宽渠道。在选拔标准上,以“义务”为前提,重点考量政治素质、健康状况、群众口碑、沟通能力等,尤其注重德高望重、为人公道等品质。全国道德模范柯石磷等一批优秀退休教师纷纷加入,成为调解队伍的骨干力量。
为提升调解专业性,建立“岗前培训+定期轮训+专题研讨”三级培训体系。法官、律师、优秀调解员走上讲台,围绕基础法规、调解流程、伦理规范等内容,结合典型案例,传授调解技巧、更新法律知识,让退休教师们迅速从教育工作者转变为专业调解员,为基层治理注入专业且温暖的力量。
03
机制护航
织密矛盾化解“一张网”
惠来县印发工作方案,构建全流程矛盾化解机制。在实体化建设上,85个村(社区)调解理事站点实现规范化运营。调解工作室设置调解室、资料室和接待区,墙上张贴调解流程和制度规范。退休教师调解员每日轮流值班,记录群众诉求,定期开展案例复盘。
矛盾受理渠道整合实现“多网合一”。县平安办、司法局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葵潭镇,网格员日常巡查中发现的矛盾线索,通过平台实时推送至调解室。精准研判分派机制确保“对症调解”,调解室对案件进行风险评估后,根据纠纷类型分配给擅长相应领域的退休教师。例如,土地纠纷案件分配给熟悉农村土地政策的退休教师,家庭纠纷则由善于沟通的退休教师负责。
04
师德赋能
情理交融解难题化干戈
“1名镇级调解员+1名村级调解员+1名退休教师”的调解小队,充分发挥退休教师“师德”优势。在鳌江镇黄某与林某违建纠纷中,退休教师林老师了解到林某家庭困难且违建拆除将致房屋成危房后,提出“临时入住老人院+申请宅基地”的方案。调解时,林老师对黄某说:“他家确实有难处,咱们依法处理,但也得给人留条路。”最终双方接受方案,黄某表示:“林老师说得在理,我愿意让步。”在靖海镇小区物业纠纷中,柯石磷老师挨家挨户走访业主。面对情绪激动的业主,他耐心倾听诉求后说:“物业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咱们也得按合同办事,大家坐下来好好谈。”随后,他组织物业与业主面对面协商,科普物业服务合同知识,最终业主清缴欠费,物业承诺整改。一位业主坦言:“柯老师像长辈一样开导我们,问题解决得明明白白。”
05
品牌聚力
绘就和谐善治“新图景”
惠来县通过多渠道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每年举办“金牌调解员”表彰大会,在表彰现场,神泉镇溪东村退休老校长分享欠薪调解经验:“调解就是要耐心倾听,找到双方的平衡点。”靖海镇、东港镇等示范点定期举办交流会,吸引全县调解员实地学习。
品牌效应带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有纠纷找调解”成为群众共识。今年以来,信访总量显著下降,重点领域诉求大幅减少。惠来县创新打造的“退休教师+”调解品牌,让退休教师在基层治理中焕发“第二春”,他们用专业、温情与威望,架起党群连心桥,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新内涵,绘就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