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安区护堤路龙湖段,建材被起重机稳稳吊起,工人们在脚手架上忙碌作业,一座座潮派小楼在机械轰鸣声中渐显雏形。这是护堤路龙湖段风貌提升工程推进中的一幕。
村民的新房子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育杭 摄
今年来,龙湖镇紧扣“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找准城乡风貌“着力点”与社会参与“助推器”,形成“因地制宜、用好政策、示范先行、发动群众、融入潮派、打造亮点、协同推进”的思路举措,推动护堤路龙湖段由“乱”及“治”。
护堤路龙湖段长5.25公里,涉及龙湖镇阁一、阁二、下阁、市头、三英5个村。长期以来,沿路分布着不少粽子作坊、销售点以及特产售卖店,铁皮房随意搭建,杂物乱堆乱放,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龙湖镇对护堤路龙湖段沿途老旧房屋进行清拆。 龙湖镇 供
自3月以来,龙湖镇有序推进沿线整治工作,共出动挖掘机、吊机、推土机、六轮运载车等机械56台次,工作人员565人次,93处(共182间)铁皮房和老旧房屋应声而拆,3.3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被清理一空,道路沿线豁然开朗。
在清拆工作推进过程中,龙湖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普及自建房报建等相关政策。“新房按潮派风格统一建造,一楼做生意,二楼办民宿,楼顶还能欣赏韩江的风光。”龙湖镇副镇长黄少沅介绍道,他们多次走访入户,给群众算清楚“环境账”和“经济账”,让大家明白,新政策不仅能改善居住环境,还能借助龙湖古寨的影响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带来更多好处。“考虑到端午节是粽子销售旺季,为不影响商户经营,尽管拆迁限时已到,但我们仍将拆迁工作安排在节后进行。”黄少沅这番话,道出了民生温度。
真诚沟通换来了群众的主动参与。6月初,阁一、阁二、下阁3个村沿途80多户村民自愿退让门前空间,他们自己聘请施工队,和政府的专业队伍一起合作,仅用3天就完成91处老旧房屋的清拆工作。
新建房屋效果图。 龙湖镇 供
为确保“建新”不“乱建”,龙湖镇委托中庚设计公司量身打造自建房风貌设计方案,融入潮派建筑的屋檐檐口、“厝角头”等元素,从店招、阳台到外墙风格,形成统一的视觉语言。《护堤路建筑风貌管控细则》更对建筑高度、外立面、红线退让、地坪标高、建筑间距等作出详细规定。“村民依法依规提交建房申请后,我们逐户进行审核,由中庚设计公司把关施工图,保证符合护堤路风貌管控要求。同时制定村级、镇级责任人管理制度,做好施工监管,对于村民重建过程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帮着解决。”黄少沅说,为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龙湖镇还推出“村民申请、村里代办、镇里统办”便携机制,简化“一户一宅”认定流程,审批时限缩短60%以上。
市头村村民许伟金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曾在护堤路边用铁皮房经营土特产,得知新政策后主动清拆报建,新房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沿途风貌一点点变样,将来店面建得整洁又美观,再沾着龙湖古寨的名气,相信游客会越来越多,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许伟金对此充满期待。
截至目前,护堤路龙湖段申请“一户一宅”风貌提升报建户数共104户,通过单户建设和联建建设报建共68宗,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其中44宗正在清表准备建设,15宗正在建设基础,9宗在完善主体建设。当下的护堤路龙湖段,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不久的将来,这条融合生态之美、人文之韵、产业之兴的特色道路,将成为群众共享“百千万工程”成果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