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基层调解员队伍法治素养与实务能力,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蓬江区司法局近期组织辖区开展6场人民调解员培训,以系统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人民调解员提供专题培训,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迈向“专业化、数字化、高效化”新台阶。
开班启新:锚定系统培训“坐标系”
在培训开班之际,司法所负责人对第二季度工作展开了系统总结,对调解员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以“扮演好新时代调解员的三个角色”为切入点,强调调解员需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型,并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要当好“法治宣传员”。调解员不仅要化解纠纷,更要在调解过程中向当事人和群众讲解法律政策,普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切实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二是要当好“矛盾化解者”。面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矛盾纠纷,调解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灵活运用各类调解方法,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三是要当好“基层治理协同者”。调解员联合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开展矛盾隐患排查,积极与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联动,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进行及时化解,对于超出调解范围的纠纷,及时引导其进入法定程序。
学法强基:夯实法律素养“基本功”
培训还邀请了多名法律顾问进行专题授课。郑家雄律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核心,系统梳理了与基层调解工作紧密相关的重点法律条款。为了让抽象的法律条文更易于理解和应用,精心选取了多个贴近基层实际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如“居住权设立如何保障老人住房”“禁止高利放贷有何具体规定”“AI换脸为何属于侵权”等案例,把民法典的法律条文层层拆解为调解员能听懂、会运用的调解实务指南。钟玉田律师结合基层高频纠纷场景,通过“法条拆解+案例推演+现场问答”的互动模式,以“离婚财产隐匿认定”“非婚生子女抚养权争议”等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夫妻共同债务“共债共签”原则、子女抚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司法适用,提升调解员化解婚姻家庭纠纷的能力。
多维赋能:构建业务提升“立体网”
在本次培训中,还引入“人工智能+人民调解”工具,运用“江门调解”ima知识库进行智能化辅助,在处理常见的邻里纠纷、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时,调解员将纠纷类型、案情、当事人诉求等信息录入知识库,借助大数据分析侵权行为和赔偿标准,实现“纠纷类型—关联法条—相似案例”一键检索,同步生成调解方案,有效提升调解的精度与效率。司法所负责人还针对2025年蓬江区上半年人民调解档案评审存在的调查记录和回访记录等不规范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反馈,采用“问题案例+规范模板”对比教学,开展“一对一”详细指导,确保调解档案制作规范化。同时,对“广东省人民调解案件登记管理系统”的调解案件录入归档、调解员信息更新等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讲解,保证案件录入规范高效,切实提升调解员应用能力与业务水平,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筑牢人才根基。
此次培训为调解员搭建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操作的完整知识体系,是蓬江区司法局持续夯实基层调解力量、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具体举措之一。下一步,蓬江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培训机制,推动新任调解员在实战中锤炼本领,真正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化解矛盾的实效,让法治思维扎根基层治理末梢。
通讯员:吴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