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产业是潮安区东凤镇的重点特色产业。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合作社运营+人才专业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导成立合作社、强化质量检测认证、推动乡村工匠职称评审等举措,让小芡实成为助推“百千万工程”的大产业。
芡实田航拍图。安融 摄
眼下是芡实的收获期,在顺雄种植合作社的芡实田里,硕大的芡实叶片铺满水面,满眼碧绿,长势喜人。田边的操作区,农户正忙着处理当天收割的芡实,确保新鲜芡实及时供应市场。
据合作社负责人陈光盛介绍,处理好的芡实需要抽真空包装。芡实采摘后由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农药、重金属残留检测,经检测合格再张贴初级农产品标签上市销售,包装上还贴有注明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的初级农产品标签,能够有效实现农产品安全看得见、可追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保障。
该合作社公示墙上还清晰地展示每一位社员的基本信息和种植地块分布。这种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不仅让社员互相监督种植质量,也搭建起消费者与种植户之间的信任桥梁。
种植户在收割芡实。安融 摄
顺雄种植合作社的规范化、品牌化经营是东凤镇以专业合作社带动芡实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东凤镇立足芡实种植优势条件,鼓励芡实种植大户整合种植资源,成立种植合作社,为芡实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据东凤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坤城介绍,目前,东凤镇已有两个由农户自主成立的芡实种植合作社。镇相关部门在合作社成立过程中,主要是从动员农户参与、规范种植技术规程、提升标准化生产经营水平、夯实合作社基础等方面予以指导,包括协助合作社联系市农科中心技术人员开展芡实种植技术培训。
在推进规范化运营的同时,东凤镇还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开展芡实类种植技术职称评审工作。2025年,在市、区两级农业、人社等部门的协同推动下,潮安区首次开展芡实类种植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截至目前,已有5个村的27名芡实种植能手通过评审,获得乡村工匠初级(员级)职称资格认证,其中21人来自拥有300多年芡实种植历史的下张村。
芡实是下张村主要作物,全村现有芡实种植户数百人,但种植技术历来依靠言传身教。种植户张贵生表示,乡村工匠职称资格申报,为他们对芡实种植技术进行系统梳理,促进芡实种植技术不断规范,也能让农户凭借相应职称更便利地对接科研资源或参与市场经营。
如今,在政府的引导下,东凤芡实逐渐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未来,东凤镇将紧扣农业专业镇建设目标,着力打牢芡实产业基础、拓展发展空间,以打造东凤芡实特色品牌助力“百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