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自护
勇敢说“不”
龙川县校园巡回宣讲
“老师,这朵花的花瓣不能随便碰,就像我的身体一样吗?”在龙川县偏远的乡镇小学,10岁的留守儿童小杰(化名)举着刚从操场摘下的野菊,仰着晒得黝黑的小脸问讲师。这个被阳光晒得微微卷曲的花骨朵,像极了孩子们需要被守护的模样。
“青春自护”讲师团
为了让每一句提问都得到专业回应,团县委早在2024年12月就启动了“青春自护”讲师团培育计划。来自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一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24名骨干成员,全程参与了保护豆豆创始人胡佳威老师的专项培训,掌握了防性侵课的14个注意事项和9个小技巧,了解到更多性教育的专业词汇。结束后的两个月里,“磨课”成了讲师团的日常——他们把胡老师讲授的“性脱敏三步法”拆解成适合乡村孩子的语言,将14项防性侵课注意事项转化为具体场景的应对方案:比如模拟“当孩子突然问‘什么是坏人’时该如何回应”,反复推敲“隐私部位”的解释方式,甚至拿着教案到幼儿园试讲,根据孩子的反应调整互动游戏的难度。此外,宣讲课件也历经多轮专家评审与修订,特别融入县检察院提供的典型案例防护要点,确保课程兼具实用性与警示性。
有一次,为了设计“身体红绿灯”教具,讲师们争论到深夜:红色贴纸该贴在哪些部位?绿色区域用什么图案更易理解?最终他们决定用孩子熟悉的“奖状”“书包”做类比,在教具背面标注“这些地方像奖状一样珍贵,别人不能碰”。光是这份教具,就经历了7次修改,直到所有讲师都能在3分钟内用3种不同表述讲清界限概念,才算通过“磨课考核”。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精心打磨,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变得生动可触。
校园巡回活动
2025年4月,由团县委、县委政法委、县教育局、县检察院联合举办的“青春自护”校园巡回活动正式开始。带着精心打磨的课程体系,讲师团踏上了全县24个乡镇的宣讲路,往返车程累计超3800公里,在车后座永远装着沉甸甸的教具箱:有手绘的“身体红绿灯”漫画板,有印着安全儿歌的卡片,还有为偏远学校准备的备用投影仪。他们不仅要把防性侵知识送进课堂,更想教会孩子们:身体里住着一个需要被勇敢守护的“小自己”。
在龙母镇中心小学宣讲活动中,藏着一个让所有讲师团成员难忘的瞬间。在龙母镇中心小学的情景模拟课堂上,当讲师问到“如果有人强行抱你,该怎么办”时,留守儿童小敏(化名)怯生生地举起手:“老师,我可以像刚才教的那样,大声喊‘你不准碰我’吗?”课后她悄悄拉住讲师的衣角,小声说:“以前奶奶总说‘别跟陌生人说话’,但我不知道熟人碰我也可以说不。现在我知道,身体是自己的,就像守护书包里的奖状一样重要。”这句稚嫩却坚定的话,让讲师团成员红了眼眶。为了让更多像小敏这样的孩子敢于“说不”,团县委针对偏远乡镇学校制定了“1+1”宣讲计划——每所学校除常规课程外,额外增加1堂“一对一问答课”,讲师们用2小时耐心解答孩子们的困惑。在登云镇东山村小学,讲师们甚至在放学后留在教室,陪着3名留守儿童用彩笔画出“身体隐私部位”,直到他们能清晰分辨并大声说出“这是我的小秘密,别人不能碰”。
看得见的成长与回响,截至5月底,活动累计开展宣讲204场,覆盖学生10051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万余份。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主动表达:“老师教的‘三步求助法’我记在本子上了”“我知道跑去找警察叔叔”。学校老师们反馈不少学生在课后会提醒同学“别让别人随便摸头”,家长们也纷纷致电感谢:“孩子回家后会说‘妈妈,你看这个地方不能碰’,我们做家长的也跟着学了不少知识。”
下来,团县委将持续深化“青春自护”行动,围绕源头预防和系统治理,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进一步优化跨部门协作机制,不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平安龙川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