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4日,“2025红色文化轻骑兵:重走抗战之路”河源站活动在龙川县老隆镇举行。
河源作为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革命火种曾在这里熊熊燃烧。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滞留在香港的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属以及国际友人数百人在日军严密封锁和日夜搜捕当中被成功营救,河源龙川县老隆镇正是该“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重要中转站,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7月1日上午,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南方杂志社、南方+客户端共同推出的“2025红色文化轻骑兵:重走抗战之路”直播特别策划,走进了河源老隆镇福建会馆——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与观众一起回溯这场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吸引大批网友观看、点赞、互动。
“这场直播是一堂行走的党史课。”观看直播活动的青年党员表示。活动通过“历史场景拍摄+讲解员深度解读+网友实时互动”的创新模式,观众通过手机就能触摸历史温度。直播在南方+客户端、南方新闻网、广东革博视频号、YY直播等平台总曝光量达165.8万次,以沉浸式直播串联历史与当下,为新时代传承岭南红色基因探索出融媒体表达新范式。
有了线上的预热,线下活动更广受欢迎。
7月3日,“勠力同心——粤港抗战史实展”在龙川县图书馆隆重开幕。参观者在详实的展览前驻足凝望,透过讲解员饱含深情的叙述,重温共产党人如何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守护中华文脉。
“这些展览内容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现场一位老党员感慨道,展览通过珍贵史料与沉浸式讲解,生动再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文化长征”。
《南方》杂志记者观察到,现场一幅幅珍贵史料多维度还原历史细节,展现了粤港两地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壮丽篇章,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粤港两地人民在民族存亡之际的深厚情谊和共同担当,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当天下午3点半,红色文化展演如期开演。中共龙川县委宣传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负责同志分别致辞后,图书馆内上演的红色文化展演《华南烽火 抗战丰碑》以音诗舞剧的文艺表演形式,演员们以极具张力和感染力的表演,再现了东江纵队将士与华南民众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一幕幕扣人心弦、激荡心灵,台下近200名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少观众当场感动落泪。
华灯初上,龙川县文化广场红色旋律奏响,“与人民同行”惠民演出在这里激情上演,在《灯火里的中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3000余名观众自发点亮手机星光,与舞台灯光交相辉映,将现场化作璀璨星河。节目汇聚配乐朗诵、客家童谣、杂技、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编排紧扣红色主题,既接地气又暖人心。不少居民驻足观看,汲取红色力量,感受文化魅力。
7月4日活动精彩继续。“移动的文物课堂”走进龙川县老隆镇第三小学。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与广东财经大学的研究生携手,以文化名人大营救为核心素材,通过文物故事、广播剧演绎等多元形式,以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为轴,带领孩子们重温东江抗日游击队开展秘密大营救的伟大创举,感受革命先辈以血铸魂的抗战精神。学校同步组织上千名学生在线上观看,反响十分热烈。
与此同时,“红色乡村 绿美发展”直播聚焦“秦汉岭南第一古镇”佗城,两位青年主播在云端带领大家深度感悟佗城的秦汉古韵。漫步在学宫,感受到岭南教育文化的深厚底蕴;穿梭于“中华姓氏第一村”的百年祠堂群,感受各家族的家风家规;沿着苏堤,打卡越王庙、越王井,追寻赵佗开发岭南的历史足迹;步入清代考棚,感受当年莘莘学子的赴京赶考之路,见证佗城古镇的焕新蝶变。本次直播曝光9.25万次,平均在线人数近千人,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3950人,点赞评论等互动超3万次,佗城的古韵今风通过网络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带着佗城古韵的千年回响,赓续老隆热土的红色基因。
“2025红色文化轻骑兵”第五站,让我们相约中山五桂山,在革命先辈战斗过的热土上,续写新时代的红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