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河源技师学院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下面简称“灯塔实验室”)签署《“技能+科研”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揭牌“联合创新中心”,标志着河源市技工教育与前沿科研深度协同迈出关键一步!
河源技师学院与灯塔实验室揭牌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此次合作不仅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更是对广东省人社厅、科技厅《关于开展“技研”合作助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精神的积极响应,必将为粤东北农业科技转化书写崭新篇章。
01
锚定区域发展新使命
灯塔盆地农高区管委会主任张春慧指出,双方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上高度契合,通过共建平台、联合攻关、打造工作室等举措,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成果共研”,携手破解岭南丘陵地区农业产业技术难题,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创建国家级农高区、实施“百千万工程”赋能添力。
02
重塑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
河源技师学院院长叶晖指出,技工教育肩负着服务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此次合作,双方通过优势资源整合,聚焦“技能+科研”的融合创新,重点在共克技术难关、共育卓越人才、共享转化成果方面协同发力,必将激发“1+1>2”倍增效应,为河源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的人才动能和创新活力。
学院副院长邹坤新与灯塔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灯塔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家洲签署合作协议
03
构建产学研融合新生态
签约仪式上,双方确立全方位合作机制:
一是平台共建,设立联合创新中心,建立“技能大师+科研专家”双导师互聘机制;
二是技术攻坚,聚焦新型农业装备研发制造、运维技术升级等方向联合攻关;
三是成果转化,推动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示范与推广,为智慧农业提供全链条技术服务。
今年4月,河源技师学院师生为灯塔实验室改造升级浮萍养殖设备
此次合作并非空中楼阁,双方在浮萍养殖技术领域的成功实践已为深度融合提供了生动注脚。 此前,学院电气应用系副主任钟伟东,机电制造系卢玉宏老师应灯塔实验室之邀,带领优秀学生对实验室浮萍养殖设备进行了针对性升级改造,成功攻克了因设备局限与光照不足导致的生长缓慢、产量低下等难题。 这一成果正是“工匠之手”点亮“科研之光”的鲜活体现。目前,学院教师团队正乘势而上,聚焦智能控制系统研发,着力开发太阳光自动跟踪、自动供水和光数据采集等核心系统,旨在实现浮萍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在显著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
从实验室精密的科研仪器,到田间地头高效的智能农机,这场“技能+科研”的深度联姻,正源源不断地将创新构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场“技能+科研”的跨界融合,正在为河源农业现代化播下希望的种子。当工匠精神与科研创新深度交织,粤东北大地将迎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