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7月3日至4日,“2025年红色文化轻骑兵:重走抗战之路”活动走进龙川县,通过红色文化展演、文化惠民演出、文物课堂、网络直播等形式,铭记抗战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深挖红色资源,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注入强劲动力。
展览,是打开历史的一扇窗。在龙川县图书馆,“勠力同心——粤港抗战史实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段段抗战历史,把观众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观众谢淑芬说:“这次展览让我对广东和香港在抗战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故事,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烽火年代。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来观展、学历史、传精神。”
与此同时,在《华南烽火 抗战丰碑》红色文化展演中,情景剧、舞蹈、歌曲表演等节目轮番上阵,用丰富的表演形式向观众介绍那段烽火岁月,在艺术中传递信仰的力量。观众邓丽霞说:“今天的红色展演很精彩,通过歌舞、情景剧等形式,把抗战精神演绎得生动感人,不仅有视觉的冲击,更有精神的触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文化体验,也让我更加敬仰那些为国家牺牲的先烈。”
在县城文化广场,一场文化惠民演出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演出在歌舞《灯火里的中国》的歌声中拉开序幕,配乐朗诵、客家童谣、杂技、歌曲、舞蹈等多种表演轮番登台,接地气、暖人心的文艺节目深受群众喜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易西兵说:“在今天的红色文化展演过程中,让我们特别感动的是,很多观众为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鼓掌,还有不少观众被红色文化展演里面的故事所感动,他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哽咽甚至落泪,这一点让我特别感动。这次红色文化轻骑兵活动,达到了引导人民群众追寻革命史迹,感悟革命精神的目的,我们在此也觉得很有满足感,很有成就感。”
走进校园,红色文化也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2025年红色文化轻骑兵”移动文物课堂走进老隆镇第三小学,授课老师以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为核心,通过文物故事、广播剧演绎等多元形式,带领学生重温东江抗日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秘密大营救的伟大创举,感悟这次行动的智慧与力量。老隆镇第三小学学生谢昊磊说:“今天的文物课堂特别有意思,不只是讲历史,还有老师说的抗战故事我也记住了,我觉得现在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作出贡献。”老隆镇第三小学教师陈雪花说:“这次移动文物课堂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那段烽火年代的革命故事,学习抗战历史,激发爱国情怀。专家讲解深入浅出,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广播剧的形式也特别新颖,这种沉浸式的历史教育形式非常值得推广。”
“红色文化轻骑兵”活动不仅走进了课堂,也走进了“云端”。在佗城镇,“红色乡村 绿美发展”直播特别策划火热进行。主播与讲解员带领网友探文脉、访宗祠、寻古迹,触摸岭南文化的千年根脉,吸引了大批网友点赞互动,共同见证“秦汉岭南第一古镇”的焕新蝶变。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肖梓韬说:“通过网络直播,我们不仅向网友展示了佗城的文旅资源,也展现了这里的民俗文化、美食手工艺等丰富内容。现在的乡村越来越美,希望通过互联网,把这些特色传播出去,吸引更多人来体验乡村之美。”
牢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红色文化轻骑兵”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着力打造的原创社会教育品牌活动。从实地展览到线上直播,从课堂教育到广场演出,“红色文化轻骑兵”用多样形式让抗战精神“活”了起来,也让红色基因在龙川这片热土上代代相传。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易西兵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围绕这一主题,我们选了六个点,分别通过红色文化展演、惠民演出、文物课堂等活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重走抗战之路,感悟革命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接下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拓展革命文物的展示平台,把这种红色展演,以更加艺术化,更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把革命文化传播好,把红色故事讲解好,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弘扬好,从而为我们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奋进的磅礴力量。”
县领导邹静,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易西兵参加了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