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加,蚊虫活动频繁,登革热的防控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为帮助市民科学认识、有效预防登革热,记者采访了庵埠华侨医院的医生,为大家科普登革热相关知识。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14天,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烧、头痛、肌肉和关节剧烈疼痛,且某些症状在初期与流感比较像,极易造成混淆。但据医生介绍,两者的传播途径、潜伏期、症状、病程及治疗方式都大不相同。
庵埠华侨医院住院部医师 许燕敏: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分:一是从流行病学史方面,结合近期是否有登革热地区旅居史或接触流感病人的情况进行区分;二是从临床症状上讲,登革热多有高热、皮疹以及肌肉关节的疼痛,而流行性感冒多为咽痛、咳嗽、鼻塞、乏力等症状;三是从临床检验方面,登革热通过检测登革热NS1抗原,流感通过检测流感病毒(抗原)来进行区分。
面对登革热引起的突发性高烧,不少市民习惯自行服用退烧药,但医生提醒,登革热发热时切勿乱吃退烧药,尤其慎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
庵埠华侨医院住院部医师 许燕敏:首先应该结合近期有无登革热流行病学区的旅居史,如果有且出现了高热、皮疹、典型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是不建议患者自行服用退烧药的。一是登革热病毒及退烧药都是对肝脏有一定负担的,而且会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如果贸然服用退烧药,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增加出血风险;二是发热本身是身体对抗登革病毒的自我保护,适当的发热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杀伤力,盲目使用退烧药可能会影响机体自我保护,从而延长病程,同时贸然退烧会影响主治医生对病情发展及严重程度的判断。
虽然登革热来势汹汹,但仍是一种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关键在于科学预防和对症治疗,为此,许燕敏医师从环境治理和个人防护两方面给出建议。
庵埠华侨医院住院部医师 许燕敏:夏日蚊虫滋生,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防护:一是从环境方面,我们应该保持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时清理花盆、积水处等卫生死角,同时安装纱窗、纱门、蚊帐,使用环保蚊香等进行防护;二是从自身防护方面,呼吁广大市民在登革热高发期,尽量少去蚊虫多的地方,如果需要外出,可适当穿着长裤长袖长袜、喷洒花露水等进行防护。一旦被叮咬,首先可用温水或肥皂水冲洗叮咬处,如有高热、皮疹、关节、肌肉明显疼痛等,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