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普宁市梅塘镇大东山村的“光伏大棚+循环水养鱼”项目首批2万多斤鲈鱼陆续上市。这意味着由大东村投资200多万元建设的渔业养殖项目取得成功。“循环水养鱼”模式下,养出的鱼肉口感怎么样?价格贵不贵?为此,记者进行一番探访。
大东山村地处梅塘镇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乡村,因毗邻汕湛高速梅塘出入口,交通便利。在乡道Y371线大东山村村口处,写着“大东山村”村名的石碑后方,一栋铺满光伏板的厂房坐落在连片的绿色稻田中,十分壮观。夏日午后,记者才靠近厂房,便感受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走进宽敞的厂房,只见40个大水池被错落安置在其间,流水淙淙,往其中一个养殖池内一探,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鲈鱼正在池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见上图。林碧鸿 摄)。
“去年项目建设完成后,我们公司接手运营。去年10月投放了2万多尾鲈鱼鱼苗,经过半年多的养殖,最近正迎捕获期。”该项目的运营公司负责人之一黄存宛,也是项目的技术人员,他算了一笔账,近期刚好碰上鲈鱼市场价格回升,预计首批鲈鱼产量2万多斤,销售额有望达到三四十万元。
据黄存宛介绍,“水循环养鱼”就是将养鱼的水循环利用,运用现代设备及技术,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不仅零污染零排放,而且水质好、养殖密度高,日常就两人在打理,人工成本不高。“我们养的鱼肉质鲜美、口感上乘,近期佛山的客户都是直接上门来进鱼。今年初我们在30个大池投放新一批鱼苗,预计9月可陆续上市。”黄存宛对项目的运营充满信心。
看着眼前鱼跃人欢的场景,大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晓东同样喜笑颜开。曾晓东告诉记者,该村紧紧抓住“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契机,积极探索新型农业产业,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由村投资建设的“光伏大棚+循环水养鱼”应运而生。“‘水循环养鱼’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6万元,‘光伏大棚’今年4月启用,预计接下来也将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曾晓东笑着说,眼下,水循环养殖模式已较为成熟,村里对走好现代养殖产业的路子信心满满,并将努力将其打造成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