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锚定
“文化铸魂、文化惠民、文化兴业”目标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千场
以多元创新实践激活文化生命力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时代答卷
音符串联乡愁,歌声传扬东源
东源县举行2023年“东源情·家乡美”声乐套曲发布会,由国内著名词、曲作家紧扣东源丰富的特色文化创作的8首声乐套曲,经国内著名男女歌唱家激情演唱,余音袅袅的歌声让广大听众心情欢愉、精神振奋,向社会各界宣传推介东源声乐套曲原创作品的重要成果,提升城市形象,讲好东源故事、传播东源声音、传承东源文化,擦亮东源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舞动时代旋律,点亮百姓生活
连续三届广场舞表演赛,成为东源百姓家门口的文化盛宴。从社区广场到专业舞台,从银发舞者到青春力量,超5000名群众登上舞台,将本土文化与时代旋律完美融合。《竹板欢歌》敲响文化传承的强音,《畲乡欢歌》再现民俗风情的热情。线上线下超200万人次的关注,让广场舞从“草根娱乐”蝶变为全民文化品牌,生动诠释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文化惠民理念。
唤醒非遗记忆,传承文化根脉
三届非遗年活动,让沉睡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每逢大年初三汶水塘捕鱼节,近万名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现场感受了“与鱼共舞”的壮观场面,数千斤鱼儿被捕获“上岸”,进一步打响了漳溪畲族乡农特品牌,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正月十一至十三“上莞追龙”活动,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文化韵味,吸引了众多目光。活动期间,每天都有不同的精彩环节。正月十一从清晨7点在接灯亭举行的接花灯仪式开始,便拉开了热闹的序幕。花灯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迎花灯回祠堂、在祠堂进行上灯仪式,每一个环节都庄重而神圣,开启新一年的希望。晚上,数万人手持火炬筒跟随舞动的龙狮开启“追龙”之旅,烟花秀同时上演,“火焰长龙”在乡间流动,照亮夜空,场面壮观震撼。正月十二,除了火炬龙活动外,香火龙的表演更是别具特色。傍晚6点,从新轮村墩头祠堂出发,先是准备追龙神活动、祭祀仪式、上香祈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接着的烟花、舞龙大汇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晚上7点,众人手持香火追香火龙,神秘而独特的氛围,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月十三火炬龙活动再次点燃激情。这场连续三天的“追龙”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活动现场,浓厚的节日氛围弥漫在空气中,游客们不仅能领略到“东源非遗”的独特魅力,还能与当地村民一同祈愿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外,还有蓝大将军出巡节、福坑村林屋开灯节、灯塔香火龙、骆湖镇江坑村庆灯追龙会等民俗文化活动轮番上场。
连续两年结合二月二这一节庆在县城举办“东源追龙”大型非遗展演巡游活动,全县龙狮汇聚,场面壮观,氛围“热辣滚烫”,深受群众喜爱,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东源的传统民俗文化,感受东源独特的文化魅力。此活动不仅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更是东源县推动非遗传承、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举措,充分展现了东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传统民俗风情,拉动了旅游消费,促进了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为赋能“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
开渔共庆丰收,赋能绿色发展
两届万绿湖开渔活动中,客家猫头狮欢快起舞,为开渔祈福,祝愿渔民们出湖平安顺遂,能有一场丰收的捕捞。当渔船满载而归,渔民们合力收网,银鳞闪烁、鱼儿满舱,现场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东源以“生态+旅游+美食”融合为路径,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百船竞发展现生态硕果,特色渔市、湖鲜美食吸引八方游客,有力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碧波荡漾间,开渔活动不仅是丰收的庆典,更成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村晚闪耀全国,奏响振兴乐章
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首场在南园古村启幕,活动以“月满南园 丰收团圆”为主题,编织了一幅乡村文化繁荣的绚丽画卷,活动还荣登全国新闻联播。“村晚”展示了当地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文化,包括传统的客家和畲乡歌舞表演、手工艺展示等,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体现了乡村的特色和魅力,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其次,顺天镇党演村还举办了省级“四季村晚”,当地村民踊跃参与,第一次把农耕走秀带上了舞台,引来观众欢呼雀跃。通过“村晚”这一形式,乡村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提升了东源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力,打造了永不落幕的乡村文化大舞台。
三年的拼搏奋进
文化振兴的种子已在东源大地
生根发芽
东源以踔厉之姿深耕文化沃土
立足“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东源将
以开放胸怀拥抱时代
以创新精神激发动能
锚定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
全力谱写文化振兴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