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文博会上,东源馆一亮相便以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展馆外,“这里是东源”的主题标语醒目亮眼,引得不少人驻足观望。展馆内,络绎不绝的人群穿梭其中,处处洋溢着对东源发展成果的浓厚兴趣。“一进来就被惊艳到了,感觉东源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创新活力。”观展嘉宾李蕾蕾女士说。
本次东源馆以“这里是东源——乡村振兴下的绿色崛起”为主题,通过创新设计理念与精巧叙事动线,呈现东源“文化+”各业态发展成果和乡村振兴下的绿色崛起。整个展区以万绿湖为基底,以创业橙为点缀,循序渐进地讲述东源的“开创”“融合”与“绿美”三大板块内容。其中,“开创”板块全面解读东源的创业环境,为有意向的创业者提供详尽信息。“融合”板块聚焦乡村振兴下的绿色崛起,展示“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成果以及低空经济的探索实践,凸显东源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绿美”板块则以创新的生态IP“我在万绿湖有棵树”为核心,将绿美生态建设与文旅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我特别喜欢‘我在万绿湖有棵树’的创意,很有意义,也很想参与其中。”不少嘉宾在观展后纷纷发出这样的赞叹。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个板块也是会展首日东源馆最受关注的板块。
在文化展示方面,东源馆设置的非遗文创和东源手信展示区也吸引了众多嘉宾的目光。展台上陈列着万绿湖文创、“义合鸭”等精美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韵味,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茶花鸡、柳城红茶、大果山楂汁、航天丝苗米等农特产品依次陈列,参观者只需扫码下单,即可将心仪的手信带回家。现场,不少人在精心挑选,准备将东源的特色好物分享给亲朋好友。正在下单的观展嘉宾杨晓怡说:“我买了鱼丸和米粉,准备带回去给家人尝尝,让他们感受一下东源美食魅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东源、爱上东源,也期待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共同书写东源乡村振兴和绿色崛起的新篇章。”东源县文广旅体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借助文博会平台,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全方位展现东源“百千万工程”推进成效、帮扶助力成果及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立体画卷。既为参观者带来视觉与文化盛宴,也为东源与外界交流合作搭建良好平台,以进一步提升东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现场还举办文博会《乡村文化振兴展》开幕式暨“城市文化合伙人·乡村振兴”主题发布会,副县长吴丽琴作主讲人现场推介展示东源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东源县与宏博昌荣公司签订《城市特色文化合伙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县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延伸阅读
东源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位于湾区城市200公里半径范围内,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县域面积第二大县,下辖21个乡镇,总人口约58万。京九铁路及粤赣、河梅、汕昆、河惠莞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搭乘赣深高铁从东源至深圳仅需50分钟,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作为年轻却底蕴深厚的县城,东源文脉绵延近1600年,孕育了客家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绿色文化等多元特色文化。全县拥有59处文物保护单位、4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源追龙、汶水塘捕鱼节、蓝大将军出巡节等非遗文化传承至今、熠熠生辉;南园古村、苏家围等客家古村落见证历史变迁;231处革命旧遗址及120公里南粤古驿道,成为红色文化与历史研学的重要载体。
作为全国首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东源县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拥有16个景区景点,包括1个5A级景区(万绿湖)、3个4A级景区及6个3A级景区。万绿湖(新丰江水库)湖面面积370平方公里,库容139亿立方米,360多个岛屿点缀其间,获评“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好水”水源地,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境内还分布着1000多种珍稀动植物。
农业领域,东源县拥有29.2万亩良田,培育出“仙湖茶”“康禾茶”“柳上美人”岩香红茶等茶叶品牌,其中仙湖茶生态茶园入榜“中国大美茶山”,还有高山茶油、航天丝苗米等特色农产品。依托丰富生态与文化资源,东源县打造了3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路线、5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及2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推出17条精品旅游线路。2024年农文旅产业吸引游客超425万人次,带动旅游总收益13.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