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在即,龙川县原创客语童谣传唱团队正紧锣密鼓地排练,力求以最饱满的姿态将客家方言文化带上国际舞台。
走进7街音乐排练室,四位客语童谣传唱人正与指导老师默契配合,反复打磨《崖是小客家》《嘟春车》《记得锡自家》《桂花谣》等经典曲目。稚嫩的童声中饱含深情,每一次发声、每一个节拍,都凝聚着对客家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决心。“为更好地呈现作品,我们每天放学后都会准时来到这里排练。我们要认真唱好客语童谣,通过歌声让更多人认识龙川、了解龙川,将家乡的文化传播得更远。” 龙川客语童谣传唱人郑畋眼神坚定地说道。
自2024年3月龙川启动“我是小客家”原创客语童谣传唱活动以来,全县10所试点学校与90名推广员以“课堂+实践”模式,将客语童谣融入音乐课、校园广播及文艺演出。由本土音乐人郑荣新创作的《客语童谣作品集(一)》收录了14首作品,如《崖是小客家》《牵牛花》,以客家方言描绘乡村生活、传递孝亲美德,成为校园传唱的“必修课”。谈及创作初衷,龙川客语童谣创作者郑荣新难掩自豪与期待:“这些童谣在广泛传唱后,收获了群众的热烈反响。像《崖是小客家》,它承载着浓厚的家乡文化基因,我们在创作时就希望通过作品,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给世界。看到大家对这些作品产生共鸣,我们更坚定了将客家文化传播出去的信心。”
除客语童谣演唱外,龙川县还将以“童谣+文创”形式推介客家文化。文博会期间,龙川不仅会重点推广两本客语童谣作品集,还将推出“客语童谣”系列文创产品,涵盖毛毡袋、文件袋、钥匙扣造型、笔记本、扇子、服装等,将方言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携带、可传播的“文化潮品”,为千年客家文化注入年轻活力。从校园课堂到文博会舞台,从童谣传唱到文创产品开发,龙川县正以“文化+”模式激活客家文化基因。随着文博会的临近,这场充满泥土芬芳与童真趣味的文化盛宴,正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