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于潮州大地之上的潮州厝,宛如一座座立体的史书,用砖瓦堆叠出千年的种族记忆与精神密码。

“潮州厝,皇宫起!”,潮州厝最早的“皇宫起”形制可追溯至宋代。
北宋治平年间,驸马许珏在潮州古城北门建起许驸马府,以高基台、硬山顶的建筑形式,为潮州建筑烙下“皇宫起”的基因。

自此之后,潮州的世家大族、寻常百姓纷纷效仿。
以木石为笔,在庭院间勾勒出“京都帝王府”的庄严,却始终浸润着“潮州百姓家”的烟火温度。
这股兴建风潮,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也造就了潮州传统民居的多种形制,常见的有:“下山虎”与“四点金”。
除常见形制外,潮州传统民居还能以主体院落为核心,辅以从厝、火巷、后包、书斋和花园等元素,衍生出“驷马拖车”“百鸟朝凤”等二十余种形制。
如此多样的潮州民居结构和形制,除了是潮州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和匠心智慧的体现,还是潮人伦理、技艺与乡愁的立体图腾。
潮州厝以宗祠、家庙为中心,集祭祀与居住于一体。

这种左右护厝和后包围护的“从厝式”民居组群,在布局上常常沿中轴线对称而建,排列整齐、形制端庄。展现了儒家思想中推崇的谦和、稳重与正直。

这种对称与平衡的美学,恰恰反映了潮州人内心对和谐与秩序的向往。对天地、对家族、对生活的一种敬畏。
这种对美学的追求,潮州人更将其融进每座建筑的肌理之中:金漆木雕的细腻、工艺石雕的雄浑、嵌瓷艺术的绚丽……

而在这精湛的工艺之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寓意。
潮人取材于自然、历史、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题材,传递着“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亦在无声间教化后代,传承着文化与价值观。




它们展现了潮州传统工艺文化中那种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追求精致、精益求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工匠精神,是潮人“宁倾三年力,不省一分工”的精神烙印。

潮州厝最深邃的乡愁,更藏在其独有的五行山墙的曲线之中。


金、木、水、火、土五行山墙造型各异,是潮人对自然的敬畏,也是海外游子心中的指南针。

随着潮人足迹的延伸,在潮州厝亦于海外生根发芽。
马来西亚的韩江家庙、新加坡的资政第,它们如同不会褪色的族谱,让远行的潮人循着山墙的轮廓,触摸到血脉深处的根系。


或许当你好奇每一位潮州人的家国情怀,那可以去每一座潮州厝看看,里面的每一块砖石都是无声的答案。


潮州厝,不只是简单的居所,它们是潮州历史与精神的见证者,是这方土地最生动,最庞大,最复杂,也最耐久的艺术品。


潮州厝也将成为岁月长河中不朽的丰碑,对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潮州独有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