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备受关注的潮州开元寺藏乾隆版《大藏经》修复工作再启。当天,第十五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在潮州开元寺开班,将通过“师生研修”的培训模式,组织全国各地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古籍修复专家对开元寺藏乾隆版《大藏经》进行第二阶段的抢救性修复。
古籍修复实践现场。 吴育杭 摄
3位顶流专家指导
30名妙手巧匠参与修复保护
本期研修班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广东图书馆学会承办。研修班将继续以开元寺藏乾隆版《大藏经》修复工作为主要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杜伟生、胡玉清、肖晓梅等3位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讲授古籍修复理论课程,并指导古籍修复实践。来自安徽、广东、上海等13个省(直辖市)的图书馆、高校和博物馆共30名优秀学员将在这里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研修课程。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近期还批准成立古籍保护机构,全力做好古籍保护工作。
“能参与开元寺藏乾隆《大藏经》的修复工作,我深感荣幸。”作为研修班学员,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员张珊珊介绍,这次将依据上一期研修班积累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细化古籍修复方案。“本次修复将以纸浆补书机修补为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日常使用较少,研修班提供的实操机会十分宝贵,希望借此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丰富从业经验。”
多方合力拯救官刻汉文藏经
乾隆版《大藏经》是我国历代木板官刻大藏经中极为重要的一部,潮州开元寺所藏还包括颁赐令旗、和硕庄亲王手书等文物,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一套,为国内寺院所罕见。《大藏经》全书雕版79036块,共1667部、7240卷,共计7600万字,内容涵盖佛教经典,以及元、明、清历代高僧大德的章疏、论著、语录、史传等。由于开元寺地处南方潮湿环境,梅雨季节与极端高温,部分经书重度破损,亟待开展抢救性修复和保护。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落实上级领导有关指示精神,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做好广东潮州开元寺乾隆版《大藏经》古籍修复工作的要求,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多次到开元寺现场调研。去年10月,第十四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在开元寺举办,学员们分组合作,采用传统的古籍清洁整理与纸浆补书相结合的方法,科学、高效推进整个修复项目,3周时间共修复了乾隆版《大藏经》重度破损35卷(册)和濒危破损1卷(册),总计693纸、3518面,总长度逾450米。研修班的成功举办,将对提高我省古籍保护管理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推动开元寺《大藏经》的保护工作迈向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