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饶平县紧紧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健康饶平建设目标,通过创新托管机制、深化医共体联动、优化智慧服务“三驾马车”,实现从“医疗洼地”到“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治”蝶变。2024年9月,我县“全面托管软硬兼施,带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案例成为全省入选2023年广东医改创新典型案例的5个县(市、区)之一。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县创新托管帮扶模式,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面托管县人民医院为契机,积极引入三甲医院先进模式和经验,选派43名硕士学历以上医疗专家常驻饶平,同时选派4批75名业务骨干向上进修学习,开设暨南大学医学院在职研究生班,不断提升本地医疗水平。聚焦医院软硬件齐发力,投资约8.1亿元新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配备粤东首个一体化智能手术室以及3.0核磁共振、256排CT等现代化医疗设备,成功开展肺瘤光动力治疗、3D腹腔镜手术等多项区域首例技术,填补饶平乃至粤东地区空白。托管以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千县工程’示范单位”等称号,成功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

县卫健局副局长 林钟宏:此次三级综合医院的成功晋升标志着我县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也必将带动、促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时潮汕医院也将参加国家三级医院严格的考核,促进诊疗、科研、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从而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升整体医疗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成为真正辐射全县及周边县区的“三级综合医院”,为推动饶平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打造高水平县域医疗中心基础上,我县探索组建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县20家乡镇卫生院为分院的县域医共体模式,将新丰中心卫生院、浮山中心卫生院分别打造为北部、中部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细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网络覆盖,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更好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同时,对镇级卫生院开展“造血式帮扶”,派驻专家团队到镇级卫生院开展查房、手术带教,实现镇级卫生院可独立完成股骨头置换、腹腔镜胆囊切除等三四级手术。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麦建全:在医院的安排下,我带领潮汕医院医疗团队到基层卫生院开展“一科一院”“名医工作室”“联合病房”等系列活动,固定每周六在基层卫生院坐诊,利用卫生院现有的设备,发挥医院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开展联合查房和技术帮扶。目前,创新的单孔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如阑尾、胆囊、腹股沟疝等,已经能在三饶卫生院常规开展,安全性得到肯定,手术效果患者非常满意。
村级医疗体系是医共体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关键环节。我县积极完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统筹资金5576万元新建(改扩建)村卫生站280所,全面完成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硬实力”。成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下基层,走访村医、群众”服务工作小组,开展系列“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不断激发基层医疗服务潜力。

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 詹志晖: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社区,开展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主要是服务社区医疗卫生,让百姓朋友们在家门口就能与专家面对面进行健康咨询,并享受免费体检服务。接下来,我们将持之以恒开展这项惠民利民活动,为建设健康饶平、助力“百千万工程”作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按照“县聘乡管村用”模式,我县落实属地卫生院下派医生到村医“空白村”实施兜底服务,切实解决“空白村”群众“就医难”问题。目前,全县登记在册乡村医生574名,基本实现“一村一站一村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