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浮洋镇大吴村在文明乡风建设中,以党建为引领,发挥侨乡优势,挖掘文旅资源,拓展文明实践,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镇村建设与基层治理。通过党建引领、各方联动,着力打造经济强、环境美、社会稳、民生优的全国文明村镇和“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样板村,呈现一幅众人拾柴、共建共享的火热图景。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核心堡垒。大吴村党总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总支部带头、村委会落实”的机制,明确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各类组织小微权力清单和职责清单,落实各类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加强在组织建设、工作交流和维系乡情上的全方位联动。在环境整治、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教育保障、区域治理、社会动员、矛盾化解、扶贫济困等领域主动搭建平台,积极探索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式新型乡村治理格局,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
大吴村借助“百千万工程”发展契机,依托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等工作机制,先后成立乡贤理事会、乡村振兴促进会,定期与各类组织进行工作交流,有效引导更多优势资源服务乡村治理。并与潮州电信分公司合力打造数字乡村治理平台——“云上大吴”,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手段,打造数字乡村治理平台,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大吴村的乡村治理现代化。
汇聚侨乡资源,凝聚发展合力。大吴村现旅居海外的侨胞约有2000多人,素有“国内一个大吴,海外一个大吴”的说法。作为一个著名侨乡,在上级党委部门的指导下,大吴村围绕“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公益事业、乡村振兴”5个方面,组织开展“我为家乡建设赋能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项活动,发出多封家书、倡议书,广泛宣传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动员广大乡贤及侨亲为家乡发展重大事项出谋献策、反哺桑梓。活用族亲们的“祠堂文化”作为桥梁纽带,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在传统节日举办侨亲联谊活动,让侨亲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和风土人情,唤起爱国爱乡热情,促使更多的华侨华裔、游子乡贤归乡投资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吴清亮、吴俊标、吴皆佳等侨领的带动下,广大海外侨胞心系故园、爱国爱乡,热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先后捐资累计超1亿元,用于学校、医院、文化馆、道路等民生项目建设。2024年,随着“大吴会客厅”和“大吴村文化艺术馆”两个侨捐项目的落成,大吴村公共文化空间得到了极大跃升。
深化宣传引导,促进文旅融合。大吴村还是远近闻名的“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泥塑之乡”,大吴泥塑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打造宣传阵地,助力非遗文化推广和传承,大吴村现已建成“大吴村史馆”“泥塑博物馆”“大吴村文化艺术馆”等公共文化宣传设施,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前来开展研学。
另一方面,大吴村重视充实旅游的文化内涵,在特定民俗传统节日举办有积极意义的庆典活动,如春节“锣鼓队游行”、中秋“烧瓦窑”等,以此提高旅游村的品位,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感受潮汕地区民俗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拓展文明实践,弘扬时代新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利用大吴会客厅实践阵地的各分区功能,如:一楼“潮工坊”的共享厨房文创区、“潮·聚”公共舞台;二楼的茶书院、会客室、兴趣教室等;并延伸到外围的运动场、露天营地,开辟了能承载潮戏剧场、市集等功能的创新文化活动空间。自2024年11月大吴会客厅落地启用以来,各地各单位在这里举办活动30多场次,日均接待游客超过200人次。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提高办事效率、服务品质,交出群众满意“成绩单”,大吴村持续开展“党建+志愿服务”活动,全村党员干部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各村民小组开展义务劳动、应急演练、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定期走访慰问,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困难。成立消防志愿者队伍,并由企业集资配套大吴村消防车辆,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成立“大吴村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队”,推广公益志愿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成立夏季解暑凉茶饮水站,每年6月至9月的酷暑季节,为过往司机、工人、群众免费赠饮凉茶。
创新非遗传承,助力惠民富。持续加大非遗技艺传承创新。鼓励非遗传承人和高校设计团队合作,开展传统技法整理与创新研发。将现代审美如简约风格、动漫元素融入传统泥塑,如推出“潮味”十足的文创产品,形成“传统经典+现代IP”双线产品体系。引导传承人重点开拓节庆礼品、文房雅玩、艺术收藏三大市场。
另一方面是探索打造乡村旅游线路,研究探讨大吴会客厅、大吴村文化艺术馆的商业模块运营,持续推动文化惠民、文旅融合。串联大吴会客厅、大吴村文化艺术馆、泥塑博物馆等景点,做好“旅游+商圈”“旅游+文创”“旅游+展示”三篇文章,将文化资源、自然风光串珠成线,打造侨乡文旅精品线路,进一步带动村内餐饮、民宿、商业等第三产业增收,也让侨文化、非遗文化走出“深闺”,让浮洋文旅品牌更加“出彩”“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