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潋滟处琴音流转,榕阴翠幄下鼓点铿锵,湖畔清风中茶香袅袅……到揭阳市区西湖公园旅游的八方游客于湖光美景中,叹享文化盛宴,感受着揭阳独特的城市风情和文化魅力。
“五一”假期,西湖公园凭借“美颜焕新”和文旅创新融合,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打卡。
“五一”假期,揭阳古城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旅体验,展现出“文化+消费+旅游”深度融合的强劲活力,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打卡。其中,西湖公园不仅仅靠“美颜焕新”出彩,更凭借文旅创新融合吸粉。
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榕城区有关部门举办的庆“五一”系列文化活动,以“理响古城,和美揭阳”为主题,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出移步换景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让西湖公园新晋为市民游客喜爱的“网红主场”。据揭阳移动大数据预测,“五一”假期揭阳古城接待游客38万人次,与2024年同比增长72%,预计到西湖公园游览的市民游客近20万人次。
文化风情与园林美学交融
伴着高亢激昂的锣鼓声,西湖公园小广场上的英歌、龙狮展演拉开帷幕。手执双槌的英歌少年,以阳刚之姿演绎着英雄的豪迈与热血,一呼一吼之间将“中华战舞”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瑞狮眨眼抖须、腾挪跳跃,时而威风凛凛,时而俏皮灵动,游客们都争着摸上一把沾沾喜气,而当它登上高杆采青,更引得游客屏息凝望,惊叹连连;追逐着龙珠翻腾上场的长龙,更是气势如虹,传递着节日的喜庆热烈。
“好厉害!好精彩!”10岁的小女孩连连的惊叹声,让身旁的妈妈刘女士连呼这一趟来得值!“我们是从深圳过来的,几个家庭组团来揭阳,就专门为了看这里的特色民俗活动。”刘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在网上获悉表演信息后,当天特意来到西湖公园,“孩子们是第一次能这么近距离地与英歌、龙狮‘亲密接触’,而且现场看的感觉真的很震撼!”
湖畔花园凉亭内,潮汕工夫茶艺师素手烹茶,玉湖炒茶的香气随风漫溢。茶席旁,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汕讲古”代表性传承人林树青轻摇折扇,将潮汕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娓娓道来。当他讲完“人情不如刺勾竹”的潮汕俗话故事下台休息时,74岁的听众庄阿姨笑着上前“点赞”:“你刚刚讲的是我们村的故事,讲得很好哩!”庄阿姨介绍,“人情不如刺勾竹”讲的是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西坑村张厝角张君丁的故事,“我今天和几个姐妹一起来游揭阳西湖,看了展览,听了潮剧,没想到听讲古还这么凑巧听到我们村的历史故事!”
记者了解到,“五一”假期,西湖公园系列文化活动于每天下午3时至5时举行,英歌、龙舞、狮舞、潮剧、潮乐、工夫茶艺、讲古、古筝、手碟、吉他等10多项表演活动轮番上演,文化风情与园林美学相互交融,让市民游客于湖光山色中,沉浸式感受揭阳特色文化,尽享惬意假期。
“非遗+旅游”融出新活力
看绿草之上,水袖飞扬、戏腔婉转,潮剧演员饱满的热情和精彩的演绎,展现着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有不少游客体验起戏曲妆造,穿梭于绿柳红花间拍照留念;湖心凉亭化身为流动的琴筝博物馆,身着汉服的少女轻抚琴弦,一曲《千年等一回》,让观众不禁莞尔一笑;湖畔边,手持吉他的音乐人与手碟演奏者和鸣,展现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不同的文化场景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但无论是热烈欢腾的、悠闲雅致的还是青春活力的,都诠释着千年古城醇厚的文化底蕴和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
“如诗如画的美景,清风拂面的舒适,喝茶看戏,听筝听古,那简直太松弛了!”家住西湖边的黄女士感叹,家门口的“诗与远方”让她与家人过了一个舒适的假期。从揭东区带孩子来游玩的魏先生则告诉记者,将非遗展演融入西湖公园,让非遗焕发出新活力,也为景区注入了文化魅力。来自湖南的游客王女士感慨:“在园林实景中接触非遗,比博物馆展陈更令人心动。在湖光山色中感受文化,揭阳的假日太香了!”
当最后一缕茶香消散在晚风中,这场持续5天的文化盛宴留下余韵悠长——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正为千年古城谱写新的诗意篇章。“这是推进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希望为市民游客带来更丰富多元的文旅融合新场景、新模式、新体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此进一步将揭阳古城的文旅体验触角不断拓展延伸,不断增强市民游客的旅游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盛宴点燃假日热情,文旅融合释放新活力。以文化引流、以体验留客,西湖公园用一场“现象级”文旅实验,既守护了古城脉络,丰富了文旅新业态,又成功为古城核心区 “减负”。西湖公园的“五一”记忆,已然成为“活力古城”“宝藏揭阳”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