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东源县举行“书香寻脉·解码东源”4·23世界读书日暨《东源县文化遗产普查》(全集)新书发布会,正式推出历时两年编纂的十卷本文化巨著。这部全景式记录县域文化遗产的“百科全书”,以系统性普查成果为岭南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就如何用好文化力量加快高质量发展,如何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普查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建议等话题,为东源文化事业出谋划策。
“1979年我初到河源,便被当地浓郁的客家山歌文化以及新丰江水库(现万绿湖)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张宇航认为,东源县推出的这套文化遗产普查丛书意义非凡,彰显了东源县坚定的文化自信与高度的文化自觉,为当地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东源县文化遗产普查》(全集)新书发布会的主题探讨中,张宇航建议,进一步提升对全县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梳理和编纂。此外,东源世界级恐龙化石遗址,特别是黄氏河源龙遗址,也应进行专项宣传推广。
为推动东源的进一步发展,张宇航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他强调,要将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国家现行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比如,让传统技艺与科学技术协同发展;使传统音乐、舞蹈等与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紧密结合;把传统美术、体育融入全民健身与文化旅游;将传统医药与健康中国战略相互呼应;借助民间文学讲好东源故事。
“农文旅发展一定要有一个‘人无我有’的思维,比如《烽火漫卷》的阮啸仙故居、《艺海遗珠》的客家童谣、《香火千年》的汶水塘捕鱼、蓝大将军出巡节、《指尖炉火》的康禾茶制作技艺,210个古民居、200余件馆藏文物、黄氏河源龙化石遗址等等,都是东源县珍贵宝藏,要作为重要的项目加速发展。”
在方式上,张宇航认为应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等平台,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使其在现代社会中持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