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靖海镇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根据辖区内21个行政村沿22公里海岸线均匀分布的特点,秉持“多点先行,串珠成链,以点带面”工作思路,精心培育东片后湖村、中片北星村、西片后池村作为试点村,持续推进乡村人居环境走实走深,绿美赋能,书写镇域面貌新篇章。
生态固本,刷新乡村颜值
坚定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和综合承载能力。
优化垃圾治理。以垃圾治理为切入点,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 模式。与保洁公司签订《垃圾清运保洁承包合同》,合理规划垃圾投放点,科学设定垃圾收集路线,确保垃圾桶(池、房)日产日清且周边两米内整洁有序。后湖、北星、后池三个试点村还自行成立保洁队伍对合同外区域进行精细清理,开展常态化巡查,确保村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推动绿化工作。系统谋划乡村绿化“一张图”,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制订绿美规划图,累计完成“我为家乡种棵树”微信小程序上线义务植树基地31个,认捐苗木6670株,开展义务植树69场次,发动乡贤企业捐款约270万元;开展“四旁”“五边”绿化行动,打造“美丽庭院”60户、“四小园”216个,后湖村获评省级“美丽庭院”村。
基础提质,赋能乡村发展
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档升级。
畅通路网。发挥后湖、北星、后池三个试点村“以点带面”效应,优先推动三个村完成巷道硬底化工程,带动全镇21个行政村实现村内干道、支路硬化率达100%、巷道硬化率达98%,极大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示范打造。后湖村发挥党组织“火车头”作用,干群齐心清理环湖周围垃圾杂物、拆除乱搭乱建、整治公共空间、铺设人行道,对环湖48栋农房进行风貌提升,因地制宜布局环村绿化景观,打造出沿途风景区与党建文化公园,使村貌焕然一新。北星村深挖省级文物遗产古城墙的历史底蕴,实施古城立体式微改造项目,打造靖海古城综合文旅观光区,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增添新活力。后池村投入200万元,结合乡村文化元素建成美观实用的村庄文化广场,塑造出和美乡村新风貌。
创新机制,激发共治活力
以网格化赋能环境整治。后池村依据村庄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以巷道为界划分五个片区,村党组织书记任网格长总揽全局,村“两委” 干部分片进行灵活高效的“四巡” 网格监管,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工作经验。
以责任制夯实环境根基。在全面推行“门前三包” 责任制的基础上,后湖、北星、后池三个试点村巧用微信app搭建线上沟通平台,借助新媒体定期推送环境整治知识要点与优秀案例,提高村民参与热情;鼓励村民线上交流垃圾清运不及时、设施损坏等日常问题,做到早反馈、早落实、早解决,构建村民监管微体系,为村庄整洁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