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饶平县饶洋镇时隔30多年后成功复种了400多亩小麦,收获满满。当地种植大户总结经验,今年撸起袖子加油干,将种植面积翻了1倍,最近小麦已经成熟开始收割,下面我们一起到麦田里感受收获的喜悦。
在饶洋镇水西村,广袤的麦田里收割机轰鸣作响,饱满的麦粒如金色瀑布般倾泻入仓。去年水西村时隔30多年再次种植小麦,并且喜获丰收,当地种植户信心大增,在晚造水稻收割后立刻种植了小麦。
饶平县君威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刘德威:我们去年是种了450亩的小麦,去年总的收成还可以,今年我们扩大了面积种,总共在饶洋镇种了900亩左右的小麦。今年种小麦早期遇到比较旱的时间比较长,小麦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也请教了很多专家,进行补救调整。到目前为止,总体的生长还可以,产量能达到600多斤/亩。小麦一收割完马上就种水稻,我们的小麦也直接把秸秆粉碎还田,今天收小麦,后天就变成水稻了。
收获时刻,饶洋镇吹起阵阵麦香,为了保存这股风味,当地种植户今年还建设了自己的加工场,小麦从收割到加工实现“无缝衔接”。
饶平县君威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刘德威:我们田里面收回来的小麦,现在进来我们自己的加工场进行烘干,一天的话我们目前的烘干量大概是5万斤。小麦烘干后,我们就储存到后面,自己加工成面粉,销往我们本地的市场,面粉也有销往广州、深圳,寄到外面去。自己加工的面粉大概一斤是卖到3元左右,市场价格比卖小麦还好,卖小麦现在收购价大概是在1.3元/斤左右,我们加工成面粉可以增加一点附加值。
饶洋镇冬季气温低、雨水少,有利于小麦生长,“双季稻+小麦”的轮作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博士 潘阳阳:饶洋镇首先是气温非常合适,适合“稻—稻—麦”这种耕作模式。晚稻收完之后,还有时间可以种小麦,种小麦相当于多了一季收成,然后种小麦不用打太多的肥,打太多的药,它是非常省工省时的,所以说对种植大户增收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广东收购的价格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小麦比较少,市场有需求。
丰收粮仓稳,饭碗端得牢。无人机镜头下,金色麦浪与穿梭的红色农机交相辉映,构成乡村振兴的动人图景。
省储备粮集团驻饶洋镇帮扶工作队队员 林锦勇:为做好春耕生产,我们驻镇工作队主要结合省气象局、省储备粮公司以及工程学院的优势,持续关注重大天气变化,为农户做好技术保障。同时做好种粮补贴等政策宣传,激励种植大户做好春耕的一系列工作,激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另外,今年流转了溪背楼村60多亩的撂荒土地,助力饶洋扩大粮食生产,为粮食安全发挥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