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鱼塘水面上,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光伏板下,小龙虾悠然游动,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近年来,潮安区归湖镇以凤东村、金光村等地为试点,实施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光伏+农业”“光伏+文旅”等多元模式,推动新能源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兴旺、村民共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渔光互补”激活千亩鱼塘
凤东村曾是传统水产养殖村,但因“四大家鱼”养殖效益逐年下滑,部分鱼塘长期闲置。为破解资源浪费困境,2022年,在市、区、镇三级政府支持下,凤东村引进我市首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华能归湖100MW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占地1111亩,首期投资超4亿元,通过“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模式,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华能归湖100MW光伏发电项目。
光伏发电站自2022年底并网以来成效显著。2023年发电量达8107.89万度,营收3483万元;2024年发电量增至9458.19万度,营收3661万元;截至2025年2月,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租金约167.76万元,并吸引周边村庄参与产业链协作,形成“村集体增收、绿色经济、水产提质”的三赢局面。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依托光伏板遮阳降温的优势,归湖镇将500亩鱼塘转型为小龙虾养殖基地,与“佳宇水产”合作打造“韩水小龙虾”品牌。得益于归湖镇优质水源与肥沃土壤,养殖的小龙虾个头大、肉质鲜、虾身干净,市场售价高于同类产品,年产量达100吨,成功破解了传统“四大家鱼”养殖利润下滑的困境。
这种模式通过科技赋能推动养殖方式升级,实现从粗放型向规模化、环保化转型,同时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与生态效益提升,成为潮安区高值水产品养殖的标杆。
立体产业点亮田园经济
归湖镇以华能集团“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为基地,整合闲置资源打造彩英坑农文旅综合体项目。
彩英坑农文旅综合体项目。
该项目引入投资1亿元,盘活600亩土地,将废弃鱼塘改造为生态水景,老厝区转型为岭南特色民宿,耕地开发为共享菜园,并创新采用“林下点状供地”模式建设树屋集群。依托光伏观光楼设计研学路线,形成“发电+养殖+旅游+科普”的立体产业模式。2025年初试营业以来,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带动当地村民就业30余人次,同时促进农特产品销售,窑鸡、茶咖等特色餐饮广受游客好评。
光电路灯照亮共富之路
光伏项目的成功,也带动了归湖镇乡村振兴的协同创新。驻镇帮扶工作队探索“消费帮扶+反馈捐赠”模式,通过采购当地橄榄、冬蜜等农产品,助力合作社增收12.77万元,有力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并引导企业将部分收益反馈乡村振兴事业。
2025年3月,30盏太阳能挂壁式路灯在凤东村、金光村等地安装,光能发电、智能光控、免布线设计既美化环境,又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题。这种“以产业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成为归湖镇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从闲置鱼塘到“聚宝盆”,从传统养殖到绿色经济,归湖镇以“渔光互补”为笔,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